預備階段的犯罪中止如何處罰
刑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構成犯罪預備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犯罪分子主觀上具有某種犯罪目的;
(2)犯罪分子為實施某種犯罪而進行了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犯罪預備行為;
(3)犯罪預備行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預備階段的某一點上。刑法規定,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犯罪中止的認定
1.必須在犯罪過程中停止犯罪。即在犯罪預備或者著手實行犯罪過程中,也就是在犯罪未完成之前停止犯罪。如果犯罪已經得逞,則不存在犯罪中止的問題。
2.必須是犯罪分子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這里包括兩種情況:
(1)自動放棄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在著手實行犯罪之前,主動放棄犯罪意圖,停止著手實施犯罪,或者在著手實施犯罪之后,犯罪結果發生之前,主動放棄繼續犯罪,中止犯罪行為。放棄犯罪是出于行為人的自由意志,而非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這是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的根本區別。如果是出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或者不敢把犯罪進行下去,被迫把犯罪停止下來,則不能視為犯罪中止。
(2)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是指犯罪人在已經著手實行犯罪后,犯罪結果發生之前,主動放棄繼續犯罪,并主動采取措施防止了犯罪結果的發生。
促使犯罪人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如真誠悔悟,認識到犯罪可恥,洗手不干;因被害人哭泣、求饒,而產生同情、憐憫之心,不忍再加害于人;懾于法律的威嚴,懼怕受到刑罰懲罰;原有的犯罪欲望已通過其他途徑得到滿足或已經消失等。引起犯罪中止的不同動機,反映了犯罪人悔悟程度的差別,但不影響犯罪中止的成立。根據刑法的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這樣規定,體現了我國刑法罪刑相適應的原則。因為犯罪中止不僅客觀上沒有發生犯罪結果,而且是犯罪分子自動放棄犯罪,才使犯罪結果未發生,犯罪分子在犯罪中懸崖勒馬,對社會是有益的。因此,法律對中止犯的處罰,采取了“應當免除”或“應當減輕”的從寬處罰的原則。這也是考慮到對犯罪分子判刑的目的在于改造罪犯,既然犯罪分子自動放棄了犯罪,又避免了犯罪結果的發生,說明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險已經消除或者減弱,罪犯已經悔罪,容易接受改造,處理上應當進一步從寬;同時,規定較輕的處罰,有利于鼓勵犯罪分子中止犯罪,以減少犯罪的社會危害。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對于犯罪中止的處罰,要是沒有造成損害的話,則就免除處罰;要是造成了損害的話,那么應當減輕處罰。可見我國對犯罪中止是比對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的處罰都輕的。如果您還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婚姻移民的具體規定有哪些
2020-12-22離婚協議中約定一方不負擔撫養費,離婚后子女能否起訴要求支付撫養費
2021-01-30抵押貸款算房貸記錄嗎
2020-12-25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談《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
2021-01-27遺產繼承怎么公證
2021-03-04媳婦能繼承男方家房產嗎
2021-01-02房產面積的測量是怎樣規定的
2021-01-13“國五條”解讀
2021-01-16無效的勞動合同還需要解除嗎
2020-12-12勞動糾紛宣判后多久執行
2020-12-29勞動糾紛一裁終局的情形
2021-03-06無效保險合同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7跳槽去另一個公司保險基數怎么算
2020-12-20公眾責任保險理賠時需要提供什么
2021-02-07土地承包對經營權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02土地轉讓手續是如何辦理的
2021-03-02農村大力拆除空心房的原因是什么拆遷補償又是多少呢
2021-02-24村委會同意建的廠房,遇拆遷說是違建,沒有補償嗎
2021-01-19如何營銷征地補償款
2021-01-28民用住宅遇到拆遷時如何補償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