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案外人陳某于2002年向原告劉某借款3200元。
后陳某遇車禍死亡,被告羅某作為其繼承人獲得賠償款17萬元(含死亡賠償金14萬元)。
2004年,原告向法院起訴,以被告為陳某的繼承人,獲得死亡賠償金10余萬元為由,請求判令被告償還原告3200元。
被告辯稱,死亡賠償金是肇事方對死者家屬的精神撫慰,不屬遺產范疇,故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請。
法院認為,根據最高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死亡賠償金并非精神撫慰金,應當視為死者遺產。
據此,判決被告羅某等償付原告劉某3200元。
被告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中院認為,死亡賠償金與精神撫慰金屬不同的賠償項目。
死亡賠償金是死者死后由加害人對其給死者近親屬所造成的物質損失的補償,取得死亡賠償金的死者近親屬應對死者生前債務負償還義務。
一審處理正確,應予維持。
[評析]眾所周知,對死亡賠償金的性質問題,理論界就死亡賠償金究竟是對財產損失的賠償抑或屬精神損害撫慰金存在爭議。
高法《解釋》的出臺,標志著此爭議在實務層面有了定論。
依起草者的說明,該解釋系采“繼承喪失說”解釋我國的死亡賠償金制度。
高法認定死亡賠償金是對財產損失的賠償。
既然死亡賠償金是對財產損失的賠償,那死亡賠償金是否屬于遺產?對此亦有爭議。
一種觀點認為死亡賠償金不屬遺產,理由大致如下。
1、死亡賠償金是公民死后發生的,認為死亡賠償金屬遺產,與法律對遺產的定義不符。
2、死亡賠償金并不在《》規定的遺產范圍內。
3、公民生前可以立遺囑處分自己的遺產,但其不可能處分自己的死亡賠償金。
4、如按遺產處理死亡賠償金,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也有權分得該項的一部分。
本文認為,在《》未確認死亡賠償金屬于遺產的情況下,可通過解釋明確死亡賠償金雖不能認定為遺產,但可視為遺產。
所謂“視為”,系指“雖不屬之,但法律上可作與其相同的處理”。
理由如下
1、《解釋》已明確其對死亡賠償金的定性系采“繼承喪失說”,按照該說,死亡賠償金系一種推定的將來預期收入,即如不發生該損害,死者及其家庭在正常情況下本可取得的收入。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也可以將死亡賠償金理解為是死者在正常情況下死亡時遺留的財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監督的種類
2020-12-12個人出租房屋可以申請代開專票嗎
2021-03-01房東無過錯租客是否可提前解除合同
2020-11-19贍養老人法院判決后多久有效
2021-03-19怎么辦理涉外結婚手續
2021-03-11驗資戶的資金如何轉出
2021-03-09股東直接訴訟的特點有哪些
2020-11-14《稅務行政處罰管理暫行辦法》及北京市崇文區地方稅務局實施意見
2020-11-11探視權怎么行使,一方不履行協助實現探視權怎么辦
2021-01-15父母離婚后,子女是否有權因學費增加要求不與自己共同生活的父母一方增加撫養費
2021-03-23賣房人如何簽訂售房合同
2020-11-26合同保全形式是怎樣的,有哪些方式
2020-12-06學校應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2021-02-28簽保密協議有保密費嗎
2021-03-24拖欠農民工工資之后的經濟怎么補償
2020-11-15意外傷害保險及其類別
2020-12-08財產保險的概述與原則分別是什么
2021-02-10新辦法提醒: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該注意什么?
2021-03-21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應承擔被保險人的連帶責任嗎
2021-02-13土地承包合同終止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