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殺人犯懷孕了怎么判刑
1、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權利,構成故意殺人罪。因此,按照故意殺人罪追究刑事責任。
如果經控辯雙方參與的舉證、質證、辯論、最終陳述的法定審理程序,合議庭認為孕婦構成故意殺人情節輕微的犯罪事實,也就是說可以認定受害人對于自身死亡的后果負有極大的過錯,孕婦作為犯罪嫌疑人雖然實施了故意殺人的犯罪行為,但是屬于受害人對于矛盾的產生、激化、發展都負有嚴重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孕婦因為受到對方上述嚴重侵害行為的刺激所導致的情緒嚴重失控,而激情殺死對方,可以認定孕婦的主觀惡性相對較低、社會危害性相對較小,最終,將按照故意殺人情節輕微追究其刑事責任。
依據刑法49條的規定,審判時正在懷孕,依法不適用于死刑,因此,無論如何,該孕婦不會被判處死刑。
2、犯罪時不滿18周歲的人或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依法不適用于死刑。
審判時已滿75周歲的人依法不適用于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3、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輕微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49條、232條
一、故意殺人罪
故意殺人,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屬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權利罪的一種。是中國刑法中少數性質最惡劣的犯罪行為之一。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由于生命權利是公民人身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實際被殺,不管殺人行為處于故意犯罪的預備、未遂、中止等哪個階段,都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
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死亡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即為故意。故意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
直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危害結果的發生以及明知必然發生危害結果而放任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又可分為兩種情況,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
以上,如果您對此還有疑問或者有進一步的法律需求,可以在線咨詢律霸網律師,我們將為您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股權轉讓掛牌多長時間
2020-12-16如何寫反擔保保證合同
2021-02-25對身份不明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偵查羈押期限是多久,如何處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偵查羈押在實踐中的問題
2021-03-08欠條修改是否還有法律效力
2020-11-08父親無撫養能索取贍養費嗎
2020-11-15農村五保戶去世后其遺產應由誰繼承
2021-01-21非居住房屋拆遷貨幣補償金額如何確定
2021-02-09在什么情形下,勞動合同終止?
2021-01-14勞動關系糾紛追溯期多久
2021-01-05勞動關系轉移知識
2021-03-11小公司倒閉了怎么給員工賠償
2021-03-17公司虧損沒錢發工資構成犯罪嗎
2021-03-12單位未給員工繳納社保如何處罰
2021-01-07為什么旅行社責任保險應改為法定保險
2021-03-02購買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1-02-08應該找誰賠付房屋意外受到的損失
2021-03-05人身保險合同保險利益有怎樣的特征
2021-01-07外貿保險單背書
2020-12-15保險欺詐的法律后果是怎么樣的呢
2021-01-23投保貨物受損后,被保險人應如何辦理索賠手續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