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欺詐怎么維權?
當消費者受到經營者的欺詐行為侵害時,可通過以下途徑要求經營者給予雙倍賠償:與經營者協商解決;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等途徑。
經營者的欺詐行為包括哪些
經營者在向消費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欺詐消費者行為:
(一)銷售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二)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使銷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三)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謊稱是正品的;
(四)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的;
(五)以虛假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的;
(六)不以自己的真實名稱和標記銷售商品的;
(七)采取雇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的銷售誘導的;
(八)作虛假的現場演示和說明的;
(九)利用廣播、電視、電影、報刊等大眾傳播媒介對商品作虛假宣傳的;
(十)騙取消費者預付款的;
(十一)利用郵購銷售騙取價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條件提供商品的;
(十二)以虛假的“有獎銷售”、“還本銷售”等方式銷售商品的;
(十三)以其他虛假或者不正當手段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從新消法的規定中可以知道,要是經營者對消費者有欺詐行為的話,那么按照規定需要對消費者進行3倍賠償,而要是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則就賠償五百元。
欺詐消費者賠償多少錢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如果有欺詐行為,要對消費者進行3倍賠償,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新消法規定消費欺詐3倍賠償是獲賠的最低限度。從立法目的來看,法定懲罰性賠償僅是消費者獲得懲罰性賠償的最低限度,而非消費者獲得懲罰性賠償的最高限度。
倘若經營者與消費者明確約定更大力度的懲罰性賠償條款,不違反立法本意。
在遇到消費欺詐糾紛就要及時通過法律維權,如果你需要找律師幫助你,可以在線咨詢本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公司可以通過募集設立
2021-03-13原產地標記權屬于知識產權嗎
2020-12-10公司股東變更后還要承擔之前的債務嗎
2021-01-15法律對訂婚后的退婚是否有保護
2020-12-30責任認定書一出來保險公司就要賠償嗎
2021-03-05孩子撫養權歸誰
2021-01-08合同侵權能主張精神賠償嗎
2020-11-13寄存人不支付保管費怎么辦
2021-01-13離異后的人對財產有無繼承權
2021-01-03新生軍訓遭校園暴力致死學校是否負有責任
2021-01-04與中介公司簽約如何避免糾紛
2021-01-16退休人員喪葬費領取程序有哪些
2021-02-03人身意外險的內容
2020-12-17交通事故之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7外資保險公司籌建工作完成時間是多久
2021-03-08企業參加的財產保險包括什么
2020-12-06騙保之后如何處罰
2021-02-11保險公司交通事故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22保險代理合同(四)
2021-02-22集體土地承包轉讓年限最長是多久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