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欺詐怎么維權?
當消費者受到經營者的欺詐行為侵害時,可通過以下途徑要求經營者給予雙倍賠償:與經營者協商解決;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等途徑。
經營者的欺詐行為包括哪些
經營者在向消費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欺詐消費者行為:
(一)銷售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二)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使銷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三)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謊稱是正品的;
(四)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的;
(五)以虛假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的;
(六)不以自己的真實名稱和標記銷售商品的;
(七)采取雇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的銷售誘導的;
(八)作虛假的現場演示和說明的;
(九)利用廣播、電視、電影、報刊等大眾傳播媒介對商品作虛假宣傳的;
(十)騙取消費者預付款的;
(十一)利用郵購銷售騙取價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條件提供商品的;
(十二)以虛假的“有獎銷售”、“還本銷售”等方式銷售商品的;
(十三)以其他虛假或者不正當手段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從新消法的規定中可以知道,要是經營者對消費者有欺詐行為的話,那么按照規定需要對消費者進行3倍賠償,而要是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則就賠償五百元。
欺詐消費者賠償多少錢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如果有欺詐行為,要對消費者進行3倍賠償,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新消法規定消費欺詐3倍賠償是獲賠的最低限度。從立法目的來看,法定懲罰性賠償僅是消費者獲得懲罰性賠償的最低限度,而非消費者獲得懲罰性賠償的最高限度。
倘若經營者與消費者明確約定更大力度的懲罰性賠償條款,不違反立法本意。
在遇到消費欺詐糾紛就要及時通過法律維權,如果你需要找律師幫助你,可以在線咨詢本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糾紛的舉證責任
2020-12-18員工獲得激勵股權能否轉讓
2021-02-02學生交通事故怎么賠償
2021-01-21非親生子女離婚歸誰
2021-03-03商標侵權是否必須要物證
2021-02-19韓國非法打工如何處罰
2021-03-02什么是保險理財
2021-03-05計算出口產品責任險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3-01理賠公估人的業務范圍主要包括哪些
2020-12-06保險合同規定“自燃不算火災”屬霸王條款
2021-01-31妻子代簽的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2-12撞墻事故該怎樣索賠
2021-02-04工人在廠里受傷已買保險還需賠償嗎
2021-01-15人壽保險索賠需經過哪些步驟
2021-03-11承包合同什么時候生效呢
2020-11-29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的,該土地上的建筑物等是否一并處分
2020-12-14集體土地怎樣進行轉讓
2021-01-08土地轉讓的補償有哪些
2020-12-13拆遷安置房是否可以購買
2020-11-30拆遷安置房如何過戶到子女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