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學校教育中,絕大多數把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等量齊觀。這么做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經濟學殖民。
因為概念混淆了,那么對經濟問題的分析和診斷就產生錯誤。分析和診斷的錯誤就會導致政策的錯誤,政策錯誤就會引發嚴重的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
由此導致我們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不可能穩定、持續地發展經濟、壯大國力、改善民生。
這個概念混淆究竟錯在哪里呢?
說物價上漲等同與通貨膨脹,實質就是物價=通貨。通貨就是鈔票和支票。
那么控制通貨就可以控制物價。這就是殖民經濟學傳授給我們的根本要義。
從朱*融*基到溫*家*寶,二十年來,中國的宏觀調控就是這個,就是控制通貨,進而控制物價。
首先看通貨能否控制住:
可以說,就控制通貨而言,是可以控制住的,只要央行不發鈔少發鈔就行。近二十年來,央行發鈔只發給為外資配套。因此,外資勢力在中國十分強大。
由于發鈔只給外資配套,那么原來滿足國內市場的產品就無法獲得貨幣增值。也就是說G-M--G的現代經濟運動在國內人民幣系統下是無法實現的。
從第一個G的購買能力獲得而言,國內民族企業要么處于困難境地(它只有少量G)要么處于破產境地(它的G枯竭了)。
這樣一來,從第一個G的角度,必須撇開人民幣系統,尋找新的貨幣系統,那就只有引進外資。于是只能合資、出賣。
因此,就第一個G而言,中國企業有兩種出路,破產和被外資兼并。
就第二個G的貨幣增值而言,由于人民幣系統的內部擴張是停滯的,那么企業要收回貨幣完成經濟運動,那么只有尋找貨幣處于擴張狀態的新系統。
美國貨幣擴張是處于最高速度的,擴張程度可以用美元指數度量。美元指數處于80到85左右。也就是說美元的擴張速率是15%到20%。
這就決定了中國產商品(無論是民族企業還是在中國的外資企業)只能向美元市場出口。
這個狀況決定了中國貿易順差會持續地增長。
因此,中國的經濟運動是兩頭在外,即前一個G和后一個G都處于外資控制之下。這就有了兩個后果:
第一、民族資本能力始終處于非發展的弱小狀態;
第二、中國企業生產只是滿足美元市場消費,中國公民生活并沒有提高。
其次我們再來看物價能否控制得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慶節加班工資如何計算
2021-01-18交通事故訴訟如何收訴訟費
2021-03-10債權轉股權的驗資證明應當包含什么內容
2021-01-13交通事故死亡賠償城市與農村標準各是多少
2021-02-28如何確定交通事故受訴法院
2021-02-04結婚彩禮什么時候給
2021-01-15移送管轄保全是否變更法院
2021-03-06房屋裝修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2-17勞務派遣合同終止情形
2020-12-07轉業軍人喪葬費怎樣拿
2021-03-21合同到期不給離職證明怎么辦
2020-12-29沒有終止合同單位停了五險一金怎么辦
2020-12-09簽訂以死亡為給付條件的保險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0-11-24什么是人身保險
2021-02-07我國保險市場上的經營主體有哪些?
2020-12-19什么是健康保險
2020-12-03失業保險基金額用途有哪些
2021-03-20網上買的保險怎么理賠
2021-02-17責任保險種類有哪些
2021-01-26土地轉讓合同有效嗎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