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刑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緩刑是指對各種刑罰的附條件不執行,其中包括死刑、自由刑和財產刑的緩刑在內;狹義上的緩刑僅指自由刑的緩刑,此處所指緩刑即狹義上的緩刑。從理論上講,刑法設置緩刑的目的在于限制自由刑,即狹義上的緩刑。我國刑法第72條規定:“對于被判處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宣告緩刑?!钡?4條規定:“對于累犯,不適用緩刑?!睋丝芍覈谭▽徯踢m用的條件作了限制性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原判刑罰是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罪人不是累犯;
(3)根據犯罪人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
適用緩刑必須符合刑法規定的上述三個法定條件。在刑法規定的上述3個條件中,第(1)、(2)個條件比較容易掌握,司法人員只要依據犯罪人的客觀情況確認即可。第(3)個條件被稱為緩刑構成的實質性條件。由于刑法沒有規定具體標準,需要審判人員根據案件的具體事實進行把握,其中主觀因素較多,操作中的靈活性、隨意性也較大,而且又是緩刑適用中的關鍵內容,因此應當準確嚴格掌握。從司法實踐看,第(3)個條件主要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把握:
1、犯罪情節
犯罪情節主要包括:
(1)犯罪性質,由于緩刑的適用對象是被判處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因此,對于性質嚴重的犯罪一般不適用緩刑,如危害國家安全罪、強奸、搶劫等嚴重刑事犯罪;
(2)犯罪主觀方面,對于犯罪的目的、動機惡劣,犯罪主觀惡性大的罪犯,一般不適用緩刑,如慣犯、累犯或者歷史上有犯罪前科的;(3)犯罪手段和危害后果,對于犯罪手段殘忍,犯罪行為所造成的危害結果十分嚴重的罪犯,不宜適用緩刑。
2、悔罪表現
悔罪表現是犯罪人的罪后態度,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對自己所犯的罪行的悔改表現?;谧锉憩F主要包括:
(1)認罪態度。認罪態度主要是指犯罪人犯罪后對自己的犯罪行為是否從內心感到悔悟,并且通過積極坦白交代所表現出來;
(2)是否有投案自首和立功表現。投案自首和立功表現反映了行為人的人身危險性有所減弱,在一般情況下,可以成為適用緩刑的參考因素;
(3)有無犯罪中止或者犯罪后積極退贓等情節。
3、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
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是宣告緩刑的推定條件。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是宣告緩刑所期待的重要目標的宗旨,同時,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實際上是指罪犯不存在再犯罪的趨勢或再犯罪的可能性。認定罪犯是否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僅僅是一個可能性的預測。但是,這種可能性的預測不能主觀臆斷,應當依據客觀事實進行綜合論證。也就是說應當綜合案件的各種情況和主客觀因素,集中考察罪犯的人身危險性。這些主客觀因素,主要包括犯罪前的一貫表現,犯罪的情節和主觀惡性,犯罪后的認罪、悔罪表現及外部社會改造環境的優劣。
審判實踐中,是否適用緩刑完全由人民法院作出決定,由于“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沒有統一的考量標準,因而有的考慮被告人犯罪的情節和案發后的悔罪表現、受害人的態度等等,在認定悔罪表現方面也大都將被告人是否具有法定從輕情節(如自首、立功、從犯、未成年人)、是否退臟退賠或賠償受害人損失、是否繳納罰金等作為考量因素。在司法實踐中,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都會考慮宣告緩刑:
1、少年犯
一方面,由于少年犯生理上尚未完全成熟,智力發展尚不完善,人生閱歷淺,辯別是非能力差,容易走上犯罪道理。另一方面,由于其世界觀還處于形成階段,可塑性大。對其宣告緩刑,借助家庭、學校及社會力量,容易教育、感化和挽救;同時可以避免在監獄中交叉感染、惡習加深、重新犯罪。但如果罪犯的監護人不愿監管或缺乏家庭管教條件的,則不宜宣告緩刑。
2、初犯、偶犯
初犯、偶犯大多數是由于法制觀念淡薄,一念之差而失足犯罪,其主觀惡性不深,人身危險性不大,比較容易感化教育,接受改造,故一般可以宣告緩刑,給予重新做人的機會,讓其吸取教訓,悔過自新。但對犯罪情節惡劣,主觀惡性大,且無悔罪之意的初犯、偶犯,則不能宣告緩刑。
3、過失犯
過失犯罪的犯罪分子,主觀惡性不大,如果造成的后果不很嚴重,又有悔罪表現的,則可以宣告緩刑。但對于過失犯罪后無悔罪表現的,如交通肇事后逃逸、案發后不能積極賠償損失等,則不宜宣告緩刑。
4、從犯
從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作用不大,主觀惡性和社會危害性相對較小,故可適用緩刑。但對主觀惡性大,犯罪情節嚴重的從犯,則不能適用緩刑。
5、脅從犯
脅從犯是指被脅迫、誘騙參加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處于被動地位,所起的作用較小,罪行比較輕,依法應當減輕處罰或免除處罰。如果對其減輕處罰,通??梢孕婢徯獭?/p>
6、預備犯
犯罪預備是一種不完整的犯罪形態。預備犯與既遂犯比較,預備犯的社會危險性相對較小。因此,對于普通刑事犯罪中的預備犯,如果犯罪情節不很嚴重,主觀惡性不深且具有悔罪表現,依法對其從輕、減輕處罰的,可以適用宣告緩刑。但對犯罪性質嚴重,情節特別惡劣,主觀惡性大的,則不能適用緩刑。
7、中止犯
犯罪分子在關鍵時刻幡然悔悟,中止犯罪,造成損害的,依法應當減輕處罰,一般情況下,可以適用緩刑。
8、防衛過當和避險過當的肇事者
防衛過當和避險過當都是排除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都是出于保護合法權益免受不法侵害的動機,主觀惡性小,所以,依法應當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如果對其減輕處罰,可以適用緩刑。
9、自首者和立功者。
自首和立功是犯罪分子悔罪的具體表現,因此,可以考慮適用緩刑。
10、精神障礙者和盲、聾、啞及生活不能自理的人
這類罪犯,如果犯罪情節不很嚴重,有一定的悔罪表現,對其宣告緩刑,依靠社會力量幫教監管,有利于減輕勞改機關的壓力。
另外對賠償被害者的損失或者被害人請求免予處分的,符合緩刑適用的條件的人,也可以考慮適用緩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交通事故索要醫療賠償要注意什么
2021-02-02在我國對于銷贓拘留多久
2020-12-19股權轉讓未登記是否影響行使股權
2021-01-05商標品牌如何促進經貿發展
2020-11-13網簽可以作為抵押物嗎
2021-03-12交通事故做完鑒定多長時間拿到賠償
2021-03-20如何區分票據無效和票據變造
2020-12-25剝奪政治權利作為一種附加刑主要包括哪些
2021-03-11商標公示期是多長時間
2021-01-21女兒不贍養父母能繼承遺產嗎
2020-12-04交通事故司法鑒定標準是什么
2021-01-19家庭暴力是怎樣構成的,及救助措施有哪些
2021-02-11存款人死亡后的存款如何處理
2020-11-27經濟適用房抵押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6九年義務教育學生摔倒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5調崗降薪怎么應對
2021-03-07公司股東的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20產品責任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5保險合同的訂立與生效是怎樣的
2020-11-14司機無責保險公司該怎么賠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