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交通肇事不存在共同犯罪。我國《刑法》第二十五條明確規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犯罪,不存在共同犯罪。
其次,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不能簡單地以行為人對于肇事者及其交通肇事行為所表現的態度和行為來進行評判。行為人即使指使肇事者逃逸,并造成致人死亡的嚴重后果,但畢竟與肇事者先前的違章肇事行為沒有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系,沒有交通肇事罪的構成事實,將指使他人逃逸的行為硬性規定為交通肇事罪,于法無據,于理不通。
再次,交通肇事罪無法涵蓋指使肇事者逃逸的行為人的全部主觀要件。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犯罪,而交通肇事后指使他人逃逸的行為人的主觀方面則表現為故意。
此外,在交通肇事后指使肇事者逃逸,如果沒有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后果,而是造成財產損失或其他重大損失,則無法定性。
律霸網小編認為,對于在交通肇事后指使肇事者逃逸的行為人,應當以教唆犯罪定罪處罰。
根據刑法規定,行為人實施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為,固然應當定罪處罰。但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也就是說,教唆犯是可以單獨構成犯罪的。同時,行為人指使肇事者逃逸后,無論肇事者是造成財產損失還是其他損失,只要構成犯罪,對指使者均可定罪處罰,減少了定罪量刑中的疏漏。
對教唆犯定罪處罰,目前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的主要障礙,是刑法分則未將教唆罪規定為獨立的罪名,而是將教唆犯作為共同犯罪的一種表現形式,規定在刑法總則中。正是由于沒有將教唆罪規定為獨立罪名,而在司法實踐中又遇到大量的類似問題,在沒有明文規定不為罪,且不允許使用類推定罪的兩難條件下,最高人民法院才作出了這樣一個司法解釋,這也是解釋中存在問題的根本原因。因此,筆者認為,從立法上將教唆罪規定為具體罪名,并以教唆罪對教唆犯定罪處罰,可以消除司法解釋中存在的問題,并為更好地貫徹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適應原則夯實基礎。
溫馨提示,以下內容或許對你有用:酒后駕車交通事故案例分析、機動車交通事故案例分析,也可以在欄目交通事故案例中尋找相關知識。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科技公司經營范圍怎么規定
2021-01-21網上投訴能撤銷嗎
2021-01-17交通局可以釣魚執法嗎
2020-11-07婚前財產沒有財產公證,離婚時怎么分割
2021-02-01法律如何判定扶養關系
2021-01-22婚姻關系確認案件能否使用調解
2020-11-09租房的陷阱有哪些,怎樣選擇理想的房屋中介
2021-01-11房產證在銀行抵押起的可以加名字嗎
2020-12-262020年勞動合同法關于經濟補償金的法律規定
2020-12-14簽訂勞動合同要注意的九個事項
2020-12-23勞動爭議仲裁和解與仲裁調解的區別
2020-11-25人壽保險的作用
2020-11-10投保人壽保險可能會存在哪些誤區
2020-12-28意外傷害保險的條件
2020-12-21人身保險合同的常見條款
2021-03-20車輛轉借他人 保險不牢靠
2020-11-12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可直接向保險公司求償
2020-12-05保險公司理賠最晚多久處理
2020-12-06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哪些變更事應報中國保監會批準
2020-11-20對投保人不如實申報被保險人年齡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