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肇事逃逸要注意什么
1、如果肇事人當場被抓獲,沒有逃逸成功,而指使人從現場離開,對于指使人就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共犯,也就不存在逃逸的認定問題;相反,肇事人從現場離開,而指使人沒有來得及離開現場并被抓住,還能認定指使人有逃逸情節嗎?很顯然不能,因為指使人沒有離開肇事現場,如果發生了被害人死亡的后果而且該后果是因沒有及時救助造成的,指使人僅僅構成一般的交通肇事罪(沒有逃逸情節),對于肇事者來說則應該認定有逃逸情節的交通肇事罪。所以我們必須注意的主要問題是,逃逸是交通肇事罪的一個量刑情節,不是單獨的犯罪行為,所以犯罪有未遂與既遂的差別,而逃逸就不存在未遂的問題,只有犯罪行為才存在未遂的刑法意義。
2、為保護肇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秩序,正確認定交通肇事逃逸,不能僅僅考察當事人有離開交通事故現場的行為,更應該從其主觀上考察其有無逃避法律責任的目的,同時也要考察其年齡、身份等情況,從整體上評價,否則不利于打擊逃逸的當事人。
構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條件
構成交通肇事逃逸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時間上當事人知道已經發生交通事故;
2、當事人主觀上是為逃避法律責任(是否包括刑事和民事責任,認識不一,我們傾向僅僅是刑事責任);
3、已經離開交通事故現場,只有具備上述三個條件,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逃逸,否則,認定當事人離開事故現場就是逃逸難免過于嚴格,同時于法無據,于情不合。
除了上述三個條件外,下列行為也不能認定為逃逸:一是當事人不知道發生了交通事故而離開現場的,其主觀上也就沒有逃避法律責任的故意;二是特種車輛在執行任務過程中,為履行法律職責,發生了交通事故后,駕車離開現場的。但是如果是執行完任務后又發生交通事故而離開現場的就應該認定為逃逸,原因是其法定任務已經履行完畢,其肇事后離開沒有法律依據。三是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駕駛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而離開現場的,原因是其不構成刑法意義上的犯罪,其逃逸情節也就無從談起。四是當事人在正要離開現場時被抓住的,不應認定為逃逸,原因是其沒有離開現場。
在生活中,人們常說:犯錯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敢于承認錯誤的勇氣和彌補錯誤的擔當。在法律上這句話同樣適用,交通事故發生后,司機能在現場等候交警的處理,或者對受害人進行積極的救治,法官會從這些行為上考慮對其從輕處罰,這是利人利己的好事。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輕傷害量刑標準2020
2021-01-29行政復議的被申請人包括哪些人
2020-12-29勞動調解委員會受理范圍是哪些
2021-01-03政府法律顧問工作總結范本如何書寫
2020-11-08兩個自然人可以成立公司嗎
2021-02-15解約定金如何在合同中約定
2021-03-21抵押到期債務未還清怎么辦
2021-01-24口頭贈與需要證明嗎
2020-11-10民事執行的基本準則有哪些
2020-12-152015年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與精神損害撫慰金標準
2021-03-25交通事故責全責保險賠償需要保險公司的人在場嗎
2021-03-18反擔保合同抵押中雙方的權利義務是什么
2020-11-12老人去世后房產繼承交稅嗎
2021-02-06和房產中介打交道要注意什么
2021-02-26五一哪天算三倍工資
2021-02-18再保險分出人應收分保賬款的主要內容
2021-02-25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二)
2021-02-16保險公司意外死亡索賠有時間限制嗎
2020-11-10100萬三者險撞死人賠多少
2020-11-30保險問答:孕婦能不能投保?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