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單位犯罪主體認定是怎樣的
所有單位均能成為本罪的犯罪主體。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第二款明確規定單位犯前款罪的,應對單位予以處罰,這就表明單位可以構成此罪的犯罪主體。
另外,此項規定,并沒有對單位范圍進行限制或列舉,根據法律的解釋種類,從字面可以理解為既可以是經營吸收公眾存款業務的商業銀行等銀行金融機構,也可以是不能經營吸收公眾存款業務的證券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還可以是其他非金融機構,如普通商業公司、個人獨資公司等,均可以構成該罪的單位主體。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構成特征:
(一)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客體是國家的金融信貸秩序。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經濟生活中,金融交易主體之間形成復雜的金融關系,金融關系的有機整體就是金融秩序。金融關系包括:金融交易關系,金融管理關系,金融機構的內部關系,金融管理關系是指國家金融主管機關對金融業進行監管和宏觀調控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它是一種非平等主體之間的經濟管理關系,即縱向金融關系。
金融秩序由金融管理秩序、金融交易秩序和金融機構內部秩序三個有機統一的方面結合而成,其目的在于實現國家的宏觀調控,保證社會資金的合理流向,保護廣大公眾的利益。
(二)本罪客觀方面表現為,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以或者不以吸收公眾存款的名義,出具憑證,承諾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為。
所謂“公眾”意即吸收存款對象的不特定性,指社會上大多數人。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存款包括個人存款和機構存款,所以公眾包括法人。且本罪只要求行為針對社會上大多數人,并不要求實際從社會上大多數人得到資金。但由于現代法人的發展,法人規模越來越大,其成員構成規模也越來越大,法人內部的特定對象也滿足不特定性要件。所以筆者認為,關鍵問題是行為的性質是否金融業務活動。如果行為屬金融業務活動,而對象又為特定少數人,則可以依刑法的“但書”出罪。
(三)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單位也可以構成本罪。
單位指各類非法金融機構以及各類基金會、互助會、儲金會、資金服務部、股金服務部、結算中心、投資公司。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其業務范圍僅限于成員單位的本、外幣存款,不具有對外吸收公眾存款的資質,其從事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行為,達到定罪標準,就構成犯罪。
(四)本罪的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并且只能是直接故意。但行為人不能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改正違法行為適用于哪些情形
2021-01-08涉嫌貪污罪會判死刑嗎
2021-03-23杭州個體戶食品超范圍經營如何處罰
2021-01-15隱瞞房屋已經抵押事實出售房屋構成犯罪嗎
2020-12-05民事執行的基本準則有哪些
2020-12-15合法分居離婚的要求是什么
2021-03-15政府的集資房能否買賣呢
2020-12-13單方解除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1-02-17工會怎么進行勞動爭議調解
2020-12-15夫妻財產分割:人身保險合同權益的分割
2021-01-29第三者保險賠償范圍
2021-03-19保險拒賠時效如何計算
2020-11-23外出旅游買什么保險好?
2020-11-27門面房拆遷,需要注意什么
2021-03-25房屋被認定為違章建筑怎么維權
2021-02-16農村安置房買賣是否受法律支持
2021-03-03拆遷安置房上市交易條件
2021-02-21拆遷安置房需要交契稅嗎
2021-02-14動遷房和買賣的商品房有什么區別
2021-02-27林和村“舊改”亮藍圖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