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用出租公司車輛撞死人誰該擔責
作者:謝*莉
[案情]
2013年6月23日,華某因攜家人外出郊游需要,在**汽車租賃公司(下稱“**公司”)租用了一輛“捷達”牌轎車,約定租用時間為8小時,租金為180元;該車實際車主是蔡某,掛靠在**公司,每年向該公司交付掛靠費260元。在駛往目的地途中,把在路上同向行駛的騎著摩托車的男子鄭某當場壓死,華某害怕擔責,于是隨即開車調頭逃離了現場,事發后的第5日案件告破。經警方認定,華某在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逸,應負事故的全部責任。小車投了交強險,事發時在保險期限之內。事后,鄭某妻子訴至法院,要求華某、蔡某、**公司和保險公司共同賠償48萬余元。
[分歧]
本案在責任承擔主體上,存在以下幾種不同觀點:
第一種意見認為,華某承擔全部賠償責任。鄭某死亡結果發生與華某的不當行為存在直接因果關系,華某又負本次事故的全部責任,因而華某對鄭某的死亡應負全部賠償責任;蔡某的車輛手續合法、安全性能完好且通過了年檢,**公司對華某盡到了審查義務,兩者對鄭某死亡結果發生沒有過錯,不負賠償責任。華某事后逃逸,違反了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有關規定,因此可以免除保險公司的賠償責任。
第二種意見認為,華某承擔全部賠償責任,蔡某與**公司承擔補充賠償責任。考慮到蔡某與**公司對鄭某的死亡不存在過錯,以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為宜,當華某沒有履行能力或者不能及時賠償時,由他們代為賠償,這樣可讓受害者得到及時足額賠償,有利保障被害人合法權益。蔡某與**公司代賠償后,可保留對華某的追償權。
第三種意見認為,保險公司在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限額范圍內先行賠償后,不足部分由華某負主要賠償責任,蔡某與**公司根據各自責任大小承擔相應的次要賠償責任。蔡某與**公司對鄭某的死亡雖然沒有直接過錯,但對車輛運營收益進行了統一管理和分配,從中各自獲取了不同利益。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二款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顯然包含法定登記車主和實際車主在內。
[評析]
筆者同意第三種觀點,理由是:
1、保險公司負有法定賠償義務。按照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限額范圍內賠償”之規定,只要機動車發生了交通事故并造成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除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保險人不予賠償外都應當賠償,不足部分按照侵權過錯責任原則處理。
2、肇事者華某對鄭某的死亡存在重大過錯。過錯責任是我國侵權法歸責的唯一原則,行為人在有過錯的情況下才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則不承擔民事責任。本案中的華某在肇事后,由于害怕追究責任,隨即逃逸現場,存在重大過錯,而鄭某的死亡與華某的重大過錯又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故華某應當承擔主要的賠償責任。
3、**公司承擔連帶責任。該公司作為被掛靠單位,車輛技術也符合安全要求,且審查了承租人是否取得了駕駛資格,履行了出租人所應履行的主要義務,其出租行為沒有過錯。但該公司向實際車主蔡某收取了掛靠費,從該車輛中獲取了運行利益,應當對華某的侵權行為承擔連帶責任,并按照我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四條“連帶責任人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相應的賠償數額”之規定,確定相應的賠償數額。
4、車主蔡某承擔連帶責任。蔡某作為車輛的實際車主,將符合安全要求的車輛掛靠在**公司,并以**公司名義對外出租,該行為不存在過錯,但其對該車輛具有運行支配權,并從中獲取了運行收益,也應對華某的侵權行為承擔連帶責任,并按照我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四條“連帶責任人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相應的賠償數額”之規定,確定相應的賠償數額。
(作者單位:江西省豐城市人民法院)
來源:律霸網
責任編輯:牟*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掛車未投交強險,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賠償
2020-12-07協議離婚后再分婚前財產要依據雙方協議約定嗎
2021-03-13先予執行的申請流程是什么
2020-11-22產假期被裁員賠償標準
2020-12-24格式合同侵害什么權益
2021-01-24合同糾紛結案須多長時間
2021-01-10交通事故理賠有什么程序
2021-03-07勞動仲裁委直屬哪個部門管轄
2020-11-12保險公司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2-01意外保險車禍能賠多少錢
2020-12-17對每一危險單位的風險管理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10理財保險的種類
2021-01-14產品責任糾紛歸責與舉證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2-14人身保險監管什么意思
2021-02-07酒后駕駛把車碰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4車禍致殘該怎么理賠
2021-02-14企業財產險怎么計算賠償金額
2021-01-22追尾造成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處理
2021-02-13利用保險洗錢會受到怎樣的處罰
2021-03-25個人購房如何辦理保險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