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騙取貸款與信用卡詐騙的行為會嚴重擾亂社會正常的金融秩序,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是法律所不容的。那么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講一講他們倆的定義,有利于大家對這兩種罪有最基本的了解,同時也是警醒大家不要知法犯法。
一、騙取貸款罪的定義
騙取貸款罪,是指以欺騙手段取得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本罪的法定刑為: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特別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本罪不同于貸款詐騙罪。
二、信用卡詐騙罪的定義
根據刑法第196條規定,信用卡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違反信用卡管理法規,利用信用卡進行詐騙活動,騙取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利用信用卡,一般是指使用偽造的、作廢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惡意透支的方法進行詐騙活動。信用卡詐騙罪是詐騙犯罪的一種,該罪和詐騙罪之間是特別法和一般法的關系,信用卡在該罪中是犯罪工具,而不是犯罪對象。行為人以信用卡作為犯罪工具進行詐騙活動的,按照特別法優于一般法的原則,以本罪定罪處罰。 因此,信用卡詐騙罪,簡言之就是利用信用卡體現的信用所實施的詐騙犯罪活動。
三、信用卡詐騙罪的構成要件如下:
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財產所有權。
2.本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采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騙取公私財物的行為。
3.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自然人可成為本罪的犯罪主體。
4.本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而且是直接故意,行為人主觀上還必須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間接故意和過失犯罪不能構成本罪。在此應指出的是,在信用卡詐騙罪的各種行為中,行為人因行為不同,其犯罪故意 也各有其特定內容而不盡相同。例如,使用偽造的信用卡和使用作廢的信用卡進行詐騙犯罪的,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明知是偽造或者作廢的信用卡,否則,不能構成本罪。在信用卡透支的情況下,區分善意透支與惡意透支,也應當從行為人的故意內容來分析,如果行為人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故意,則是惡意透支,反之,則是善意透支。
對這兩種罪的定義應該很清楚,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非法占有別人的財產是不道德的,利用信用卡進行詐騙活動現在越來越猖獗,成為所有涉金融犯罪中最突出和最為嚴重的問題,我們要擦亮雙眼不要被不法分子鉆了空子。
騙取貸款罪數額多少可以立案追訴
借款詐騙罪的認定標準是怎樣的
信用證詐騙罪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員工應該如何應對單位的調崗行為有哪些
2021-03-24保證人死亡后保證合同的效力是否終止
2021-01-14強制執行會涉及家人嗎
2021-01-28買地鐵房的注意事項
2020-12-07關于建筑糾紛工程量鑒定的規定
2020-11-14地役權是否適用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2020-11-19境外人員國內購房政策有哪些調整,外籍人士購房條件又有哪些
2021-01-15上班途中遇車禍 公司拒絕工傷賠償
2021-02-07怎么約定商業秘密
2021-03-05集體合同是特殊的勞動合同嗎
2021-01-13勞動合同的試用期只能約定幾次
2021-02-22江西藍天學院專職人員調崗申請表
2020-11-29疫情單位要求在家休息有工資嗎
2021-03-18什么是定期壽險,哪些人適合購買定期壽險呢
2021-01-14高新技術產品研發責任保險條款
2021-03-16飛機延誤兩小時怎么賠
2021-02-04車上責任險條款
2021-01-23超出駕證允許范圍駕車發生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向司機追償
2020-11-24交通事故造成車輛損壞的,保險公司是否可以不予理賠
2021-01-09車輛索賠須注意免賠率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