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定責任認定合法有效,并直接采信為證據。在民事訴訟中對當事人提出的責任認定異議問題置之不理,均認定其效力,逕行采信作為定案之事實證據。在司法實踐中,采用這種方法處理責任認定的情況比例雖然不高,但有逐漸增多的趨勢。這一方式堅持行政行為公定力的觀點,有利于民事案件的迅速審結,但往往造成民事裁判結果與客觀事實的錯位。死板套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依職權制作的公文書證的證明力一般大于其他書證”的規定,往往發生差錯,容易將有嚴重且明顯瑕疵的行政行為作為定案證據。
2、裁定中止民事訴訟,通過行政程序或行政訴訟先行解決責任認定問題。持這種觀點的論述者主張先中止審理,通過行政程序或行政訴訟進行解決,然后恢復審理。如果當事人不愿通過行政訴訟或行政程序解決,視為當事人認可該責任認定,應作為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的依據。并且有觀點認為,民事審判不能直接制約行政權,在行政行為作出之后才進入程序的民事審判不能作出與行政行為相悖的裁判,以免降低行政的威信,弱化行政管理職能,造成權力濫用、權力打架和權力真空。這種觀點是有問題的,存在以下弊端。第一,民事審判中過多的訴訟中止,使案件審判期限延長,造成訴訟成本增大,而且不利于社會安定和經濟關系的穩定。
在民事案件審理過程中,如果涉及到責任認定問題即然當事人再行提起行政訴訟或通過行政程序解決,將會使案件審理期限拖延。同時兩個程序也加重了當事人的訴累,不符合現代訴訟效力原則和經濟原則,提高了司法成本,浪費了社會的資源。第二,如果當事人不愿進入行政程序或訴訟程序,人民法院便直接認可責任認定的效力,作為認定事實的證據,不符合訴訟證據制度的要求,破壞了司法權的獨立性、中立性和權威性。由于我國司法權的不完整狀態,為避免與行政權發生沖突,審判機關往往甘愿放棄部分審判權的作用領域,其實是審判機關向行政機關讓渡了一定的審判權。這違背了“司法最終解決”的基本原理。首先,由于司法機關對行政行為不加審查即予以認可,使行政行為具有了預決性質,使司法權的獨立性、中立性和權威性喪失;同時,訴訟證據規則要求證據必須經過質證后才能作為定案根據,人民法院對于行政行為不加審查即予以認定,顯然不合這一規則要求,法律事實偏離客觀真實的機率由此增大。
3、合并訴訟程序,以行政附帶民事訴訟一并解決。主張這種解決方式的論述者提出,當事人對責任認定不服的,應提起獨立的行政訴訟。在人民法院審查責任認定的行政訴訟過程中,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民事糾紛一并解決。但是,實踐中當事人一般是先提起民事訴訟,或者其提起行政訴訟的終極目的是查清民事訴訟事實,解決民事糾紛。當事人對責任認定不服,是擔心責任認定影響相關的經濟賠償責任。因此,讓賠償糾紛這一主要問題處于次要地位而被附屬于行政訴訟,這就等于提出民事附帶刑事訴訟這樣荒謬的觀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安局立案程序是怎樣的呢
2020-12-25怎樣認定商標侵權行為
2021-03-09怎樣查老公有沒有出軌,如何找出軌證據
2021-03-25公司破產的清償順序是怎樣的呢
2020-12-22提出離婚賠償的條件需要哪些
2021-03-20父母贈與兒子兒媳房產可以反悔嗎
2020-12-12建筑工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0-11-30眾籌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別
2021-02-10動產質押可以抵押房產證嗎
2020-11-30勞動合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1-24丟貨了公司就不發工資可以嗎
2020-12-25交保險沒簽合同被辭退或調崗怎么辦
2020-12-21保險合同給人下“套”
2020-11-11詳解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費用問題
2020-11-26本案已經獲得侵權人賠償后被保險人能再否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
2020-11-13保險公司再保險都有哪些內容
2020-12-20保險的作用
2021-03-17簽訂個人承包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2-25簽土地承包合同注意事項都有哪些
2021-02-14土地承包未到期,可以被收回嗎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