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區分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
1.危險的來源不同
正當防衛的危險來源通常只能是人的不法侵害。因為正當防衛不是公民與生俱來、隨時可用的權利,而是法律為公民設定的、在遭到不法侵害時才能行使的權利。因此,不法侵害的發生與存在,是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如果不存在不法侵害,正當防衛就無從談起。
緊急避險的危險來源,除了人的不法侵害外,更多情況下是自然的力量、動物的侵襲,以及人的生理、病理的原因。這是因為緊急避險,前提是有危險需要避免。所謂危險,是指某種有可能立即對合法權益造成危害的緊迫事實狀態。例如,饑渴難忍的旅行者,在物主不在的情況下私取路邊房屋中的飲食;為了搶救重傷員,強行攔阻過往汽車將病人送往醫院。前者不能算偷竊,后者不能算搶劫,但都屬于緊急避險。
2.損害的對象不同
正當防衛只能損害不法侵害者的利益。這一限定的理由有兩點:①正當防衛的目的是及時有效地制止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達到這一目的的最直接途徑,就是對不法侵害人的人身、財產等權益造成必要的損害。②不法侵害人的自身行為的非法性,是法律上允許防衛人對其權益進行某種反擊的根據。因此,即使對第三者權益的反擊有可能制止不法侵害人的侵害行為,也不能對不法侵害者以外的第三者實施防衛。
?緊急避險則是損害第三者的合法權益。緊急避險的本質特征,就是為保全一個較大的合法權益,而將其面臨的危險轉嫁給另一個較小的合法權益。因此,緊急避險行為所指向的對象,不是危險的來源,而是第三者的合法權益。如果行為人的行為是對危險的直接對抗,那么,該行為就不屬于緊急避險。例如,行為人通過損害不法侵害者的人身或財產權利,來排除遭受不法侵害的危險,其行為就不是緊急避險而是正當防衛。
3.行為實施的條件不同
正當防衛,公民只要面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就可以實施,而不論他是否有條件采取逃跑、報警、勸阻等方法制止不法侵害。
緊急避險則只能在沒有任何其他方法排除危險的情況下,迫不得已而實施。緊急避險從總體上來說是有益于社會的行為,因為它保全了較大的合法權益。但它從局部來說也存在令人遺憾的消極一面,即它不可避免地要給無辜的第三者造成合法權益的損害。因此,《刑法》對緊急避險又規定了特別的嚴格限制條件——只能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實施。也就是說,只有在行為人找不到任何其他方法排除危險的情況下,才允許選擇損害第三者合法權益的方法。如果當時尚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如有條件逃跑、報警或者直接對抗危險、進行正當防衛等,行為人卻不采取,而給無辜的第三者造成了不必要的侵害,則其行為不能成立緊急避險,構成犯罪的還要追究刑事責任。
4.必要限度的標準不同
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是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只要所造成的損害與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損害不過于懸殊即可。是否明顯超過必要的限度并造成重大損害,是區別防衛的合法與非法、正當與過當的一個標志。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防衛行為只要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而根據不法侵害發生的環境、防衛人與不法侵害人的力量對比等客觀因素來判斷,防衛行為的性質、手段、強度及可能造成的損害,或者雖然防衛行為的性質、手段、強度及造成的損害明顯超過不法侵害,但實際造
成的損害并不算重大的,均屬于正當防衛的范圍,因而不能認為防衛過當。
緊急避險的必要限度,是其所造成的損害,只能小于所避免的損害,而不能等于甚至大于避免的損害。換言之,為了保護一個合法權益,而損害另一合法權益,既不能等于、更不能大于所保護的權益。例如,不能為了保護一個人的健康權利,而去損害第三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權利;也不能為了保護某人的財產利益,而去損害他人的或者國家的、公共的同等價值或者更大價值的財產利益。一般來說,權衡合法權益大小的基本標準是:人身權利大于財產權利;人身權利中生命權為最高權利;財產權利中的大小可用財產的價值大小來衡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違約金約定的上限是多少
2021-01-27非法集資股東有刑事責任嗎
2020-11-09駕駛證十年到期多久需要再換
2021-03-11離婚后前夫不讓我探望孩子怎么辦?
2020-12-23冒充軍官行騙怎么處罰
2020-11-29到法院能和娘家人斷絕關系嗎
2021-03-02村集資房可以過戶嗎
2020-12-07培訓機構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2公眾責任險如何理賠
2021-02-06對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的理解
2020-11-21保險合同是附條件合同
2020-12-11保險合同效力的變更
2021-01-17人身意外傷害綜合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11購買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大有學問
2021-01-20一波三折的保險理賠
2021-02-02保險合同違約責任形式有哪些
2021-01-16簽訂保險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8婚內買保險的受益人可以是外人嗎
2021-02-04怎樣選擇保險代理人
2021-03-09保險利益原則是什么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