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的定義是什么?
按照《刑法》第196條的規定,所謂“惡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催收后仍拒不歸還的行為。而兩高《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惡意透支作了更具體、更明確的規定,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兩次催收后超過三個月仍不歸還的行為。
一、“惡意”,必須是有非法占有的主觀故意。
要區別于有合理因素不能歸還的情形。如果行為人在實施透支行為的當時,并不具有非法占有透支款項的主觀故意,因而不能歸還的情況,仍然屬于民事調整的范圍。
二、對于“透支”數額的認識。
1、絕對數額基點:刑法信用詐騙罪規定,只有“透支”在5000元以上,才是信用卡詐騙罪所要評價的行為。
2、“超額”概念又具有相對性,“超額透支”的多少應該是相對于持卡人本人的收入、資產而言的。持卡人的收入、資產較多,“超額”的標準就高;反之,“超額”的標準就低。同樣透支5萬元,對于收入較低的打工者來說就是超額透支,而對億萬富翁而言就不能算是大量透支了。有些持卡人本身收入較高或者自身資產較多,其透支額度較高也是正常的。
3、區分的關鍵在于將“超額”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結合起來,在“超額透支”5000元以上的前提下,根據持卡人個人收入、資產狀況來判斷是否是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的“超額透支”。這樣既保證了法律規定的適用,又能根據個人的不同情況進行具體區分。
惡意透支可分為一般違法性的惡意透支和犯罪性的惡意透支。
一般違法性的惡意透支,是指行為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故意違反信用卡章程與約定進行透支,逾期不還,但詐騙金額較小的行為。一般違法性的惡意透支是行政違法行為,應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由于其社會危害性較小,不構成犯罪。
犯罪性的惡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催收后仍拒不歸還的行為。犯罪性的惡意透支按照行為類型,又可分為超限額的犯罪性惡意透支和超期限的犯罪性惡意透支。
超過限額透支的,發卡銀行隨時都可以催收。按照 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精神,“不歸還”是指在“收到發卡銀行催收通知之日起3個月內仍不歸還”;如果行為人未經催收自動歸還或者在催收后歸還透支款項的,不以犯罪處理,構成不當透支,承擔相應民事責任。
超過規定期限的透支,經催收不還的,此稱為超期限的犯罪性惡意透支。《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規定,準貸記卡透支期限最長為60天,發卡行有的規定為 1 個月。若透支額雖沒超過限額,但超過上述期限,經發卡行催收后仍未歸還的,構成犯罪。催收后行為人歸還的期限為3個月。如果行為人未經催收自動歸還或者在催收后歸還透支款項的,不以犯罪處理,構成不當透支,承擔相應民事責任。
一般違法性的惡意透支和犯罪性的惡意透支相同之處在于行為人均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不同之處在于是否達到了犯罪程度,實踐中以是否達到了司法解釋的數額為標準。
綜上所述,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遏制自己的貪圖小利的心理,在撿到他人的信用卡之后,一定要想方設法歸還他人的信用卡,不要心存僥幸心理,隨意刷取他人的信用卡,這樣的行為在法律的規定中可以構成詐騙罪,要對自己的行為付出沉重的代價。
信用卡惡意透支判斷標準是怎樣的
貸款詐騙罪多少錢立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限責任公司關于股權轉讓的股東會決議范本怎么寫
2021-03-09勞動仲裁辦理步驟是什么
2020-11-29什么叫第三者責任險?
2021-03-06酒駕肇事逃逸如何處罰
2020-11-11扶貧房若不贍養老人能收回來嗎
2021-01-26表見代理追償是否屬于侵權糾紛
2021-02-27小孩子在商場受傷賠償辦法是什么
2020-12-11顧客在商場因地面有水而摔倒受傷,商場是否應該承擔賠償責任?
2021-02-21試用期不合格辭退入職體檢給報嗎
2021-02-24保險合同糾紛管轄權爭議上訴案
2021-01-19請多多了解什么是不計免賠
2021-03-05移居境外的人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3傷殘鑒定哪里做保險公司才認可
2020-11-20出門旅游因為暴雨致人受傷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5投保率
2021-02-16土地出讓金返還相關知識匯總
2021-02-13高鐵拆遷房屋和其他公益拆遷有區別嗎,有沒有補償標準
2021-03-12舊房拆遷能否要求補償同等面積的安置房
2020-12-15拆遷安置房上市的條件
2020-12-23合謀改房屋產權面積騙取拆遷補償款構成何種犯罪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