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侵權與過失犯罪有什么區別
民事侵權是屬于民事行為,只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而過失犯罪是犯罪行為,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兩者在責任承擔方式存在區別。
第二條?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第三條?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條?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
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
第十五條 【過失犯罪】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二、過失犯罪怎么認定
1、合理信賴原則
信賴原則認為,在合理信賴被害人或第三者將采取適當行為時,如果由于被害人或第三者采取不適當的行為而造成了損害結果,行為人對此結果不承擔刑事責任(合理信賴不等于輕信能夠避免)。
例如,汽車司機在封閉的高速公路上駕駛汽車時,因合理信賴他人不會橫穿公路而正常行駛,如果他人違法橫穿公路被汽車軋死,該汽車司機便不承擔過失犯罪的刑事責任。
2、被允許的危險的法理
有的行為存在危險性,但該行為屬于社會允許的范圍。只要行為遵循了行為規則,都不應認定為輕信能夠避免。即使最終導致了法益侵害,也不能追究行為人過失犯罪的刑事責任。
例如,從事科學試驗的人總是預見到了試驗失敗可能性、但只要遵循了科學試驗規則,即使試驗失敗造成了損失,也不能認定為過于自信的過失。
3、監督過失
由于業務及其他社會生活上的關系,在特定的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形成了一種監督與被監督關系。監督者對被監督者的行為,在事前要進行教育、指導、指示、指揮,在事中要進行監督,在事后要進行檢查;對自己所管理的事項,要確立安全的管理體制。進行這種監督與管理,是監督者的義務或職責。
三、侵權責任由誰承擔
一些特殊情況下的侵權責任主體,具體包括:
1、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2、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3、網絡用戶、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網絡服務提供者知道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4、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民事侵權與過失犯罪的區別是什么”問題進行的解答,民事侵權是屬于民事行為,只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而過失犯罪是犯罪行為,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兩者在責任承擔方式存在區別。讀者如果需要找律師解決法律方面的問題,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市公司的股權轉讓有哪些步驟有哪些
2021-02-09北京精神損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1-23車禍評殘需要多少錢
2021-01-09交2000元贍養費父母能領多少
2021-01-30陽臺使用權歸誰
2021-03-04對每一危險單位的風險管理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10產品質量責任保險承保哪些責任?
2020-12-04保險公司對被保險人及承運人的權利義務有哪些
2020-12-10保險合同中的附加險條款如何生效
2020-12-20車被冰雹砸傷可以理賠嗎
2021-01-08購買第三者責任保險注意什么
2020-12-29存款保險的主體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2021-02-22什么是出口保險理賠
2020-12-30什么是保險顧問和核心競爭力
2020-12-19車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1-01-09土地轉讓出售協議范本
2021-02-28婚前房產婚后取得拆遷安置房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2020-11-16拆遷補償協議到底該怎么簽
2020-12-26新鴻基9.5億參與舊城改造
2020-12-03拆遷維權時必須請律師嗎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