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案情
某企業職工在騎自行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造成職工身體傷殘,經交警部門認定該職工不負事故責任,機動車肇事方承擔全部責任.該職工治療終結后根據侵權法律關系從肇事方獲得了各項賠償款計55000余元,隨后,該職工認為他是在下班途中發生的交通事故應屬工傷,故要求企業按工傷另行賠償計60000余元,而該企業因為節約成本沒有為該職工投保<外來務工人員綜合險>,以至造成該職工無法通過工傷保險通籌的途徑對該職工進行賠償,但根據有關法律規定企業仍應對其未投保的過錯向受傷職工進行工傷賠償.對于此賠償數額企業感到了無比的壓力.
筆者作為企業的法律顧問在分析案情后,認為在企業沒有及時為職工購買工傷保險的情況下原則上應該參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對職工進行工傷賠償.但是該職工已先從機動車肇事方那里獲得了賠償,如再以工傷法律關系向企業索取賠償顯然是獲得雙倍賠償.該職工的要求欠缺法律依據,經筆者與該職工多次協商后企業與其達成了和解協議,企業補償職工侵權賠償與工傷賠償的差額部分5000元。
侵權賠償責任與工傷賠償保險責任的競合
根據目前上海市勞動行政部門對于工傷認定的有關規定,認定工傷的范圍是比較寬泛的,除自殺、犯罪、酗酒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行為引起的傷害不能列入工傷范圍外,勞動者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包括上下班路途中發生的非本人主責的交通事故)所受到的傷亡事故都能納入工傷范圍.
考察引發工傷的理由,相對于用人單位內部勞動條件及意外事件引發工傷的情形而言,外部因素介入而導致工傷事故發生的概率占較高比例,其中交通事故最為見.由此導致勞動者傷害,經有關機構認定為工傷的情形,系勞動法律關系主體以外的不特定侵權行為人所致.用人單位本身對事故的引發無任何責任,故可稱之為“用人單位無因性工傷事故”.
在交通事故引發工傷事故的情形中,各方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往往不再單一.一方面,由于侵權行為人的作為或不作為,使受害人受到傷害,兩者之間構成人身損害侵權法律關系,受害人受民法保護,可以向侵權行為人提出損害賠償之訴,另一方面,受害人具有勞動者身份,其傷勢一旦被認定為工傷,則依法享有勞動保護保險權利,可以向所在用人單位主張工傷保險待遇.所以,在不同的法律關系中勞動者處于不同的法律地位,基于不同的法律地位其可以提出不同的權利主張.在本案中勞動者選擇不同的救濟途徑,將導致不同的受償結果.在這兩個法律關系中責任人所承擔的責任,無論從質的角度,還是在量的角度,都會對另一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產生影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軍人轉業費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0-12-1240平米房子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0-11-30商標還在公示期可以轉讓嗎
2020-12-13吸毒又販毒怎么判
2020-12-09欠條過期了還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5探視權如何強制執行
2021-03-13離婚債務立案是否需要收費
2021-01-18人民法院是否必須執行仲裁裁決
2020-12-18如何鑒定交通事故車損
2021-01-04交通事故造成損害醫療費怎么計算
2020-12-19如何辦理執行案款提存手續
2021-01-11倉單交付的后果是什么
2020-12-09給女性購房提出幾點建議
2021-03-24企業約定試用期有何限制
2021-01-09壽險投保前應該做哪些準備
2021-01-17投保人解除人身保險合同返還保險費案
2021-03-12投保人以賠償協議顯失公平為由要求變更是否應予以支持?
2020-12-26無證駕駛肇事保險公司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03保險單的主要內容
2021-02-23事故車停運,能要求保險公司賠償間接損失嗎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