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理該問題的法律政策依據:
(一)《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二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發包;已經分別屬于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發包。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發包的,不得改變村內各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權。第二十二條規定,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效時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第二十三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承包方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并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第五十一條規定,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當事人不愿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二)《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第七條規定,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的調解工作,幫助當事人達成協議解決糾紛。
(四)國土資源部2003年1月3日頒布的《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第二條規定,本辦法所稱土地權屬爭議,是指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歸屬爭議。第十四條規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案件不作為爭議案件受理。
二、處理該類問題的原則:
(一)根據法律規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是由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以農戶為單位作為承包方,集體土地所有者代表作為發包方,簽訂土地承包合同取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對已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予以確認。
(二)土地承包法是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維護農村土地承包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重要法律依據。土地管理法是加強土地管理,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法律依據。
(三)鄉鎮人民政府作為基層政府,法律賦予了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調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的職責。鄉鎮人民政府主要依據土地承包法調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責任認定書下來不賠怎么辦
2020-12-04房屋轉租合同與租賃合同的關系
2021-02-19哪些人可以向行政機關要求賠償
2021-01-18與交警車相撞發生的交通事故如何認定責任
2021-02-05父親交不起贍養費孫子能交嗎
2021-02-18可撤銷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2職務違法一般怎么處理
2020-11-20學生在學校搬桌子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8拆遷房產證過戶需要什么證件
2021-02-04什么樣的公司不簽勞務合同
2021-03-13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指的是什么
2021-03-01保險合同中的等待期有多長
2021-01-20車輛雙方事故和單方事故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30家財被盜未及時報案 保險公司拒賠合理嗎?
2021-03-03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3-16短期團體健康保險產品可以調整產品參數嗎
2020-11-22失業保險只交了6個月失業可以領嗎
2020-12-03網絡保險機遇與威脅并存狀況是怎樣的
2020-11-15交通事故法院判決后保險公司會提起上訴嗎
2021-03-11投保人虛報年齡,保險公司是否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