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商業賄賂犯罪的主體問題。
商業賄賂犯罪罪名在我國最早是源于199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懲治違反公司法的犯罪的決定》(該決定現已廢止)第九條規定的商業受賄罪。該罪的設立是為了彌補我國公司法中有關刑事責任條款過于籠統而無法具體適用的不足,有效打擊公司企業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從而收受賄賂的行為。正是基于此立法背景,《決定》規定的商業受賄罪的犯罪主體才僅限于公司、企業中不具備國家工作人身份的人員。而1997年新刑法典在吸收這一罪名時,對其主體范圍也未作任何變動。從邏輯上而言,自然人犯罪主體可以劃分為國家工作人員和非國家工作人員。而根據現行刑法關于受賄罪和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的主體立法,這兩個罪名的犯罪主體卻并不能涵蓋整個自然人主體,因為公司、企業工作人員并不能完全等同于非國家工作人員。非國家工作人員并不僅僅存在于公司企業中,其他一些單位或組織中也有不具備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員,這些人員的受賄行為則成為刑法懲治的真空地帶。
所以,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規定的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一旦脫離公司法這一特定背景,則顯現出了其犯罪主體立法上的局限性。相比較而言,同樣脫胎于《決定》的職務侵占罪和挪用資金罪在犯罪主體上的修改則體現了較強的前瞻性和包容性,新刑法典在吸收兩個罪名時,將犯罪主體都擴展為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從而與主體為國家工作人員的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相互照應、配合,同時涵蓋了所有的自然人主體。值得慶幸的是,我國刑法規定的商業賄賂犯罪主體存在的問題已得到立法部門的高度重視。今年6月29日公布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六)》第七條、第八條對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及第一百六十四條進行了修改,將商業賄賂犯罪的主體從“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擴大到了“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填補了立法漏洞。但是應當注意的是,根據我國刑法規定的“從舊兼從輕”原則,修正案(六)對其頒布實施以前發生在公司、企業以外的其他單位,如報社、科研院所、醫療、社會團體等非國有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受賄行為是沒有溯及力的。
另外,商業賄賂犯罪行為中的接受賄賂的一方是否限于交易相對人?對此,相關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沒有明確規定,理論界也意見不一。而國家工商局在1999年給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旅行社或導游人員接受商場支付的“人頭費”、“停車費”等費用定性處理問題的答復(工商公字[1999]第170號)中則涉及到了這一問題。該答復肯定了接受賄賂方并不僅限于交易相對人:“經營者無論將這種利誘給予交易對方單位或個人,還是給予與交易行為密切相關的其他人,也不論給予或收受這種利益是否入賬,只要這種利誘行為以爭取交易為目的,且影響了其他競爭者開展質量、價格、服務等方面的公平競爭,就構成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禁止的商業賄賂”。當然,該意見只是國家行政部門對下級部門請示的答復,并不具有法律效力。我們認為,對于商業賄賂犯罪相對人的界定,還應從商業賄賂的性質入手。商業賄賂是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一種,它實質上是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取交易機會,排斥正當競爭,現實經濟生活中,接受賄賂方并不局限于交易相對方,能夠使賄賂行為人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得交易機會的人有時并不僅僅限于交易相對人,與交易相對人有某種利益或其他關系的人對交易相對人施加影響也往往能夠促成交易,如交易相對人的上級單位、親屬、有業務關系的單位等,只要交易相對人或與之有特殊關系的人接受賄賂,影響、促成了交易的達成,就是商業賄賂行為。因此,商業賄賂行為中的相對方并不局限于交易相對人,還可以是與交易相對人有特殊關系的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位能否構成非法采礦罪
2020-11-27監察機關哪些情形下可以采取留置措施
2021-01-17父親死了遺產怎么繼承
2021-01-09交通事故索賠程序
2021-02-21哪些交通損失可以賠償
2021-03-10因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發生爭議,由誰承擔舉證責任
2021-02-22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可以約定幾次試用期
2021-01-112020飛機航班延誤賠償
2021-02-15什么是投保單
2021-02-13人身保險的保險費是怎么支付的
2021-01-24意外傷害保險,猝死是否理賠
2020-11-15認識保險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的誤區
2020-12-13離婚給孩子交的保險能分割嗎
2021-03-25汽車他人放火燃燒保險賠嗎
2020-12-13未按期交費保險公司可以不賠償嗎
2020-12-29異地事故保險怎樣理賠
2021-01-02委托代理的規定
2020-11-11出讓土地能分割收回嗎
2021-01-31營業房拆遷補償如何評估
2021-02-10違建房屋,拆遷時怎么做,才盡可能的有補償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