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有水(以下簡稱苗):理論上通常認為,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一是兩者主觀故意的內容不同。貪污罪的主觀故意是非法占有公共財物,不準備歸還;而挪用公款罪的主觀故意是暫時占有并使用公款,打算以后予以歸還。二是兩者的行為方式不同。貪污罪在客觀上表現為使用侵吞、盜竊、騙取等方法將公共財物據為己有,由于行為人往往采取銷毀、涂改、偽造單據、賬目等手段,故在現實生活中難以發現公共財物已經被非法侵吞;而挪用公款罪的行為表現為擅自決定動用本單位公款,雖然有時也采取一些欺騙手段,但一般不采用侵吞、盜竊、騙取手段。在挪用公款案件中,行為人通常會在賬面上留下痕跡,甚至會留下借款憑證,沒有平賬舉動,因而通過查賬能夠發現公款被挪用的事實。
熊:不難看出,你說的這兩方面區別,第一方面尤其重要。這就是說,貪污罪與挪用公款罪的關鍵區別在于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故意和目的。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于1988年頒布的《關于懲治貪污罪賄賂罪的補充規定》,挪用公款數額較大不退還的,以貪污論處。根據相關司法解釋,“補充規定”所說的“不退還”,既包括主觀上不想還,也包括客觀上無力退還。從實踐中遇到的一些案例看來,確有一些人挪用公款以后由于客觀原因缺乏償還能力,但不能反映挪用人產生了非法占有的故意。因此,這一規定的不合理性是顯而易見的,沒有被修訂后的刑法所吸收。修訂后的刑法實施以后,判斷挪用公款是否轉化為貪污,應當按照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具體判斷和認定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
苗: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挪用公款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的規定,攜帶挪用的公款潛逃的,依照刑法關于貪污罪的規定定罪處罰。如果行為人攜帶所挪用的全部公款潛逃,則全額認定貪污,實踐中不存在爭議。司法認定中存在困難的是,行為人攜帶部分公款潛逃時,對其沒有攜帶的部分如何定罪?
熊:對此有兩種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行為人挪用公款后攜帶部分所挪用的公款潛逃,說明其挪用公款的故意及行為已經發生轉變,不論是潛逃前的行為還是潛逃后的行為,均符合貪污罪的犯罪構成,應對整體行為認定貪污罪,犯罪數額為行為人所挪用的全部數額。第二種意見認為,行為人攜帶部分所挪用的公款潛逃的,應以貪污罪論處。至于行為人潛逃前的行為如何認定,則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行為人潛逃后,對未攜帶的部分公款沒有明顯轉移并非法據為己有的,應以挪用公款罪處罰,并與貪污行為實行數罪并罰;未攜帶的部分公款中如有明顯轉移并非法據為己有的,對行為人認定貪污罪的犯罪數額,為已經轉移并占有的款項和潛逃時所攜帶的款項的總和。我認為,后一種觀點較為合理??偟脑瓌t應當是:對行為人沒有攜帶的部分公款,一般仍然以挪用公款罪定罪處罰。
苗:我注意到,關于“攜帶挪用的公款潛逃的”,還有另外一些復雜問題。例如,司法實踐中也確有人挪用公款后攜帶小部分公款潛逃,但又和家人聯系準備籌錢還款而在外地被抓獲。這種情形應當怎么處理呢?
熊:這種情況下,行為人顯然沒有非法占有挪用的公款的故意和目的,故不能機械地按照司法解釋的規定認定貪污罪。還有一種情形值得注意:行為人攜帶挪用的公款后潛逃,后又投案自首的,應區分情況區別對待。行為人攜帶挪用的公款潛逃后又投案自首,并設法積極退還挪用的公款的,應按挪用公款罪投案自首處理。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沒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行為人攜帶挪用的公款潛逃后揮霍完公款,又無償還能力,自首后也不積極籌款退還或實際無法籌錢退還的,可以認定其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其投案自首的情節只能認定為構成貪污罪后的投案自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證據規定哪些
2020-12-10勞動法辭退賠償
2021-02-13承兌匯票保證金可以查封嗎
2021-01-13訂婚后女方要求退婚怎么辦
2021-01-09銀行員工私劃走客戶款項銀行要承擔責任嗎
2021-02-10經濟適用房抵押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6需要哪些材料申請已登記的地役權
2020-11-15勞動合同到期解雇有沒有賠償標準
2021-03-24新《集體合同規定》注重對女職工特殊保護
2020-12-10實習期最長是多久
2021-01-06勞動者不服企業作出的調崗決定該如何操作
2021-02-15雇傭關系怎么進行解除
2021-02-26事業單位可以進行勞務外包嗎
2021-02-13勞動糾紛訴訟權利
2020-12-13產品責任糾紛應怎樣歸責
2020-12-11某保險公司訴某公司保險合同一案
2020-11-29重復保險出險后能獲得超額賠償嗎
2020-12-16無證駕駛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0-11-12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是什么意思
2021-02-13如何確定土地流轉之前的土地經營權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