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院關于醉駕入刑表態:醉駕要結合刑法總則第13條的規定衡量是否構成犯罪,司法實踐中要把握情節的嚴重性等,不可醉駕一律以犯罪對待等。筆者以為此表態實在是畫蛇添足。表面看,似乎很有道理,對于具體犯罪標準的把握都要綜合刑法總則第13條關于犯罪概念的實質界定和分則具體犯罪構成的規定。但是,這確是經不起推敲的,與立法原意相違,容易造成實際操作中的標準不統一,滋生司法****,不敢茍同,正如有網友評價“關閉了一道門,又打開了一扇窗”。理由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第一,立法時,關于危險駕駛罪的立案標準是否需要把握情節嚴重就有不同意見,最后公安部門的表態(醉駕標準把握有統一尺度、科學的手段等)致使條文表述中沒有“情節嚴重”。立法之所以如此規定,當然更是實際生活中醉駕釀造的大量交通事故,致使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
第二,醉駕的概念內涵本身已經包括了“情節嚴重”之意,試想飲酒后達到醉酒的程度,要么精神上亢奮、要么昏昏然(飲酒后的心理變化,這是其中的兩個階段,也是最危險的階段,容易制造交通事故的階段),此種狀態下卻駕駛一高速運轉的鐵家伙馳騁于公共道路場合,實在是個危險物,其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不言而喻,且被實踐一再證明了的。筆者在互聯網上搜集到2008年的相關數據統計:2008年,我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26.5萬起,造成73484人死亡。這其中,因“酒”而亡的案例達到百分之三十之多。第三,如果通過科學的手段測試達到醉酒駕駛的程度,還要再考慮情節是否嚴重方可定罪量刑的話,將造成法律適用的尷尬。道路交通安全法對于醉駕沒有規定行政拘留的行政責任,就是考慮到醉駕直接入刑的規定,倘若醉駕不能直接入刑,尚且再次考慮情節是否嚴重,那么對于未定罪處罰的醉駕者的行政責任將輕于一般飲酒者的行政責任。或者將醉駕者解釋為包含在一般飲酒者之列,適用一般飲酒者有行政拘留的行政責任,如此解釋實在混亂概念、曲解法律本意,甚至是荒唐的。更有意思的是,對于醉駕者未入刑的,如先期羈押,待無罪宣告后,尚有請求國家賠償的可能性。第四,與國外的做法相比,我們規定的還是比較輕的,這方面應該多借鑒國外的規定,爭取和國際接軌。舉例來說:我們目前認定飲酒駕駛的標準是每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毫克、小于80毫克,而發達國家卻要苛刻的多,如瑞典是2毫克,德國是3毫克,日本是5毫克。醉駕的法律責任更是苛刻:如美國醉酒駕車即便是沒有發生人身傷害交通事故,一旦被警察查出駕駛人酒精含量高于法律標準,就會被拘留關押,然后由刑事法官宣判,最低可判1周監禁,重的可以判1年監禁。司機酒精濃度超過6mg/100ml,將被無條件吊銷駕駛證。日本醉酒駕駛者,處兩年以下徒刑或10萬日元以下罰款;帶有酒味駕駛者,處3個月以下徒刑或5萬日元罰金;醉酒駕駛兩次以上者,將被判處6個月徒刑。瑞典血液中酒精含量限制2mg/100ml,對超過酒精濃度的司機,重者將坐牢兩年,輕者被扣駕駛證一年。新加坡酒后駕駛,初犯者將受到1000至5000新元的罰款或長達6個月監禁;重犯者強制監禁1年,并處罰金3000至10000新元;累犯者的罰金為30000新元及最長10年的監禁。第五,從五月一日來的實際情況看,各地陸續報道以危險駕駛罪定罪處罰的實際案例。被告人基本認罪伏法,并無上訴的情形。這說明,犯罪嫌疑人對醉駕的社會危害性是有清楚認識的,對于法律如此明確刑事責任的規定也是認同的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拘留后調解還能撤銷嗎
2021-01-27事發三天后還可以傷情鑒定嗎
2020-11-27工傷護理費是否可以申請賠付
2021-01-13域名轉讓以后的法律責任由誰承擔
2020-12-15未經消防驗收房屋出租合同效力應怎樣認定
2021-03-21戒毒所不是直系親屬可以探視嗎
2021-03-17雇傭關系死亡是工傷嗎
2021-02-22女子水上樂園溺亡游樂園有責任嗎
2020-12-06地役權是否適用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2020-11-19用人單位如何采取措施用法律手段裁員
2021-02-13勞動合同終止是否包括勞動合同解除
2020-11-19企業與什么樣的人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17公司倒閉派遣制制員工怎么賠償
2021-01-07公司裁員賠償規定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22合同爭議是否應該先仲裁再訴訟
2020-11-24怎么理解委托一審法院續保保全
2021-01-26應怎樣證明保險經紀人代表投保人的利益問題
2021-03-15汽車涉水后怎么處理什么情況下車子涉水可以理賠
2021-03-22事故后保險公司已理賠結案保險公司應否對后續損失擔責
2021-02-17保險經紀人的民事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