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接觸到簽署合同的情況,尤其是企業,每天都會簽訂一些買賣合同。而圍繞合同發生糾紛,很多時候是體現在對合同效力的認定上面。我國最新頒布的民法總則對合同效力做出了規定。那么,民法總則合同效力方面的規定是什么?下面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
一、民法總則合同效力方面的規定是什么?
民法總則第148條: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民法總則第149條: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民法總則第150條: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民法總則》第148條至第150條將欺詐和脅迫的法律效果統一規定為相對無效(可撤銷)。至此,欺詐、脅迫的法律效果出現了三種判斷標準:《民法總則》認為相對無效,《民法通則》認為絕對無效,《合同法》則以是否損害國家利益為分界線區分判斷為相對無效和絕對無效。雖然《民法總則》并未廢止《民法通則》,但作為兩部地位相同的一般法,新法《民法總則》自然優先適用,《民法通則》的絕對無效觀點已被排除適用。
二、合同生效的效力體現在哪些方面?
是指已經依法成立的合同在當事人之間產生一定的法律約束力,亦即法律效力。合同生效意味著雙方當事人享有合同中約定的權利和承擔合同中約定的應當履行的義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和解除合同;一旦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另一方當事人可尋求法律保護;合同生效后,對合同當事人之外的第三人也具有法律約束力,第三人(包括單位、個人)均不得對合同當事人進行非法干涉,合同當事人對妨礙合同履行的第三人可以請求法院排除妨害;合同生效后,合同條款成為處理合同糾紛的重要依據。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條件,合同生效是當事人雙方訂立合同實現預期目標必然要追求的結果。
綜上所述,簽署合同是常見的民事法律行為,民法總則特別有一個章節對此進行了規定。在民法總則合同效力有關條款中,明確規定一方用欺詐、脅迫等方式簽署的合同無效,另一方可以向法院提出撤銷合同。在這樣合同下,利益受到損害的一方可以不執行,不用承擔法律責任。
榮譽權在民法總則中是指什么?
宣告失蹤順序民法總則是如何規定的?
民法總則全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打擊危害公共衛生罪的主體是什么
2020-12-06刑事案件告狀書怎么寫
2021-02-06互聯網金融是非法傳銷嗎
2020-11-09承包經營權能否繼承
2021-01-16夫妻沒有領結婚證小孩歸哪方撫養
2020-12-25訴訟過程中法庭證據的取得有什么途徑?
2021-01-22行政處罰訴訟后能否加重處罰
2021-01-08工傷事故賠償有什么標準
2020-12-08為什么要簽第三方勞務合同
2021-02-18違反三性是否導致勞務派遣失效
2021-01-16退休人員喪葬費領取程序有哪些
2021-02-03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是什么
2020-11-28酒后溺亡意外保險賠嗎,哪些情況意外險不賠
2021-01-02三者險理賠以修理為前提嗎
2021-01-11保險合同是否成立或生效的依據是什么
2020-11-13大理洱源發生地震,地震保險是否可理賠
2021-02-21保險合同中格式條款的效力
2021-01-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保險法》等五部法律的決定
2021-01-22保險合同出現糾紛處理方法有哪些
2021-03-24為什么購買校方責任保險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