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盜竊罪攜帶兇器盜竊
攜帶槍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盜竊,或者為了實施違法犯罪攜帶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盜竊的,應(yīng)當認定為“攜帶兇器盜竊”,不算搶劫?。
所謂攜帶兇器盜竊的“兇器”應(yīng)為兩類。一類是國家規(guī)定的管制器具,如槍支彈藥、爆炸物、管制刀具等,這些在辦案實踐中應(yīng)當由規(guī)定的部門進行鑒定。另一類是為盜竊而準備的兇器,不屬于國家管制的器具,如棍棒等。
對于攜帶兇器的目的的非法性,必須是為了在盜竊中為抗拒抓捕等目的,否則,若只是為了實施盜竊方便,為順利實施盜竊創(chuàng)造條件而攜帶剪刀、鉗子等工具,只是一般的作案工具,不應(yīng)認定為攜帶兇器盜竊。若查明攜帶的器具確實不是為實施盜竊而攜帶,則更不應(yīng)認定為攜帶兇器盜竊。
若在盜竊中,將攜帶的兇器向被害人加以顯示或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兇器、使用暴力或者暴力相威脅的,則以搶劫罪定罪處罰。
二、攜帶兇器盜竊量刑
根據(jù)刑法的規(guī)定,盜竊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三、從法律保護角度理解攜帶兇器盜竊
刑法修正案(八)將攜帶兇器盜竊作為成立盜竊罪的一種情形,說明盜竊罪的保護法益已經(jīng)有所變化,即從單純保護財產(chǎn)占有權(quán)、所有權(quán)轉(zhuǎn)向同時保護人身權(quán)。至于保護人身權(quán)的方式,雖不像搶劫罪、搶奪罪那么直接,即不是通過禁止某種直接對人的暴力(搶劫罪)或者直接對物但間接對人的暴力(搶奪罪)來保護人身權(quán),但也在盜竊罪中重視行為可能對人身權(quán)利帶來的侵害,例如規(guī)定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也都有保護人身權(quán)利不受侵害的側(cè)面。盜竊罪法益的這種變化,對理解攜帶兇器盜竊會有比較大的影響。有的學(xué)者在刑法修正案對盜竊罪有重大修改之后,如果仍然堅持盜竊罪侵犯的法益只能是財產(chǎn)權(quán),則對很多問題的解釋可能會帶來適用法律困難。
從法益保護的角度看,既然禁止攜帶兇器盜竊在規(guī)范目的上具有保護人身權(quán)的側(cè)面,那么,這里的“兇器”就應(yīng)該是具有一定殺傷力、使用可能性的器械,而難以實際加以運用,或者從外觀上看難以使一般人產(chǎn)生恐懼感的物體,不是這里所指兇器。
《解釋》規(guī)定,攜帶槍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盜竊,或者為了實施違法犯罪攜帶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盜竊的,應(yīng)當認定為“攜帶兇器盜竊”。從表面上看,《解釋》對攜帶兇器盜竊和攜帶兇器搶奪的規(guī)定似乎沒有差別。但是,二者有所不同。攜帶兇器搶奪的,要定性為搶劫罪,該規(guī)定是法律擬制。因為攜帶行為引起了質(zhì)變,最終導(dǎo)致要定重罪,那么,對攜帶兇器搶奪的兇器,就應(yīng)該給予更多限制。個人認為,攜帶兇器盜竊和攜帶兇器搶奪的差別主要表現(xiàn)在:攜帶兇器搶奪的場合,兇器殺傷力更強,該器械給被害人造成的心理壓力更大,兇器的使用幾率也更高——因為搶奪行為是對與人形成緊密關(guān)系的財物的暴力,被害人發(fā)現(xiàn)搶奪犯罪的概率極高,反抗的可能性也大,因為犯罪人和被害人通常“零距離”,在攜帶兇器搶奪的場合,犯罪人使用兇器直接針對被害人實施殺害、傷害行為的可能性也相對大。而在攜帶兇器盜竊的場合,竊取行為通常較為隱秘,被害人對財物的直接支配、“眼睜睜被偷”的可能性相對小,在實務(wù)中,被告人對被害人直接使用兇器的可能性也相對較低。據(jù)此可以認為,在攜帶兇器搶奪的情況下,該攜帶行為對被害人有具體的、現(xiàn)實的、緊迫的危險;但是,在攜帶兇器盜竊的情況下,攜帶行為僅對被害人有相對抽象的、立法上設(shè)定的、并不緊迫的危險。換句話說,攜帶兇器搶奪的,從立法者的角度看,行為和搶劫相當;攜帶兇器盜竊的,有向搶劫罪轉(zhuǎn)化的“比較遠”的危險性。既然攜帶兇器盜竊時,被害人所承受的是法律擬制的危險,就不需要在司法上具體判斷兇器使用的具體危險性。
個人認為,攜帶兇器盜竊的具體認定,需要考慮三點:
(1)兇器要有一定的殺傷力,且通常不是盜竊工具,例如盜竊用的萬能鑰匙無論如何不能被評價為兇器。當然,在某些特殊案件中,也不排除盜竊工具同時是被告人攜帶的兇器。但此時一定要盡可能限定范圍。
(2)兇器有使用可能性,行為才能被評價為攜帶。攜帶不等于隨身帶著,但行為人對兇器一定要有緊密控制關(guān)系,這種控制關(guān)系一定要高于法律上或者觀念上的占有、持有或控制,在行為人想使用該器械時能夠隨時取用。行為人將帶有兇器的車停在路邊入室盜竊,從社會觀念上看,行為人“占有”該兇器,但難以評價為行為人“攜帶”了兇器,因為即便被害人反抗,行為人事實上也不可能使用該兇器,兇器和行為人分離時,帶和不帶該兇器實質(zhì)上沒有差別,不能認為行為人攜帶了兇器,在刑法解釋上,“攜帶”一詞的通常含義仍然要堅持。但是,如果共同盜竊的場合,行為人將車停在路邊入室盜竊,車上有兇器,且事前共謀對如果被害人反抗,分工有的共犯回來取兇器的,應(yīng)該認定行為人對兇器有“緊密”的控制關(guān)系,屬于攜帶兇器盜竊。
(3)通常不要求行為人有使用意思,換言之,只要有攜帶意思,即便根本不想使用的,也是“攜帶兇器”。但是,在少數(shù)案件中,行為人是否有使用意思,是反過來證明其攜帶的是否屬于“兇器”的證據(jù)。如果不確認這一點,在被害人攜帶盜竊工具實施盜竊時,就難以認定行為人攜帶兇器盜竊。例如,攜帶尺寸很短的刀片劃被害人的包實施盜竊,但行為人特別交待如果被害人反抗,就用刀片劃被害人的手或者身體其他部位的,應(yīng)認定為攜帶兇器盜竊。這也可以說是攜帶兇器盜竊與攜帶兇器搶奪的差別之一。
通過律霸網(wǎng)小編講了盜竊時攜帶兇器算不算搶劫的問題,相信你對這方面有了新的了解和新的認識。在盜竊時攜帶了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的就是屬于攜帶兇器盜竊,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若是您還有什么疑惑或是關(guān)于法律的其他問題,歡迎您進行在線咨詢。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中最低價承諾有效嗎
2021-03-25酒后駕車如何處罰
2021-03-02被脅迫結(jié)婚者如何進行救濟
2020-12-28對移送或指定管轄的裁定
2021-02-20房屋繼承公證有哪些程序
2021-01-30夫妻能對財產(chǎn)進行約定嗎
2021-02-08代位繼承人生活困難的話可以要求多分遺產(chǎn)嗎
2021-02-152020年商鋪拆遷補償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1-03-19買方賣方仍應(yīng)支付中介費嗎
2020-11-29未簽訂勞動合同如何認定勞動關(guān)系
2020-11-12可變更勞動合同的情況有哪些
2020-11-23勞動關(guān)系結(jié)束還能起訴嗎
2021-01-16公司上訴撤回仲裁員工還能起訴嗎
2020-11-24免除車上人員責任險的事項
2020-11-21綜合意外險保障范圍是什么
2020-11-18房屋保險中的分類有幾種
2020-11-27投保之后的注意事項
2020-11-16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合同的區(qū)別
2020-12-09保險索賠有什么規(guī)定
2021-03-03此案保險公司應(yīng)拒賠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