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避讓原則如何劃分事故責任
車輛無過錯的情況屬于緊急避險
緊急避險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避免遭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而采取的損害另一較小的合法權益,以保護較大的合法權益的行為。緊急避險的特點在于,在兩個合法權益發生沖突時,只能保存其中一個權益的緊急情況下,法律允許為了保護較大的合法權益而犧牲較小的合法權益;實施緊急避險行為,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一是必須出于保護合法權益免受損害的正當目的。為了保護非法利益而實施的行為不能構成緊急避險。二是必須是針對正在發生的危險。對于已經過去的或者尚未發生的危險,當事人不能實施緊急避險。三是必須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能實行緊急避險。如果有其他辦法可以阻止險情的發生或者防止危險造成損害,也不能實施緊急避險。四是緊急避險所造成的損害必須小于所避免的損害,即緊急避險所造成的損害不能大于也不能等于所要保護的權益。損害權益的大小一般可按價值比較,當發生財產權益與人身權益的比較時,人身權益大于任何財產權益,不能為了保護財產權益而損害人身權益。
緊急避險發生后,對緊急避險所造成的損害由誰承擔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九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五十六條作出了相應的規定,《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或者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因緊急避險采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貫徹《民法通則》的意見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因緊急避險造成他人損失的,如果險情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行為人采取的措施又無不當,則行為不承擔民事責任。受損害人要求補償的,可以責令受益人適當補償。上述規定,是處理緊急避險案件當事人承擔民事責任的原則,在審理緊急避險民事案件時,要首先確定行為人實施的行為是否構成緊急避險,構成緊急避險的,按照《民法通則》和貫徹《民法通則》的意見處理,不能構成緊急避險的,則應按照侵權案件處理。在認定行為人的行為構成緊急避險時,不僅應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九條和貫徹《民法通則》的意見第一百五十六條的規定,還應適用《民法通則》的基本原則,根據具體案情,合法合理地確定引起險情發生的人、避險人和受益人的民事責任,以合理地保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可以看到在交通事故中如果是為了防止造成更嚴重的損失,而采取避讓行為導致交通事故的在責任認定方面應該都具有減免情況。而如果能夠被認定為緊急避險的情況則其行為很有可能不承擔民事責任。這種情況下建議涉及避讓的人員應該及時咨詢律師,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章程能否對召開股東會的通知方式進行規定
2020-11-10反擔保協議(一)
2020-12-31民間借貸糾紛中證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怎么判斷證據的有效性
2020-12-03公司可以用私人賬戶付公款嗎
2021-03-04員工要被挖走可以與其簽競業限制協議嗎
2021-01-28遺產繼承沒有第一第二繼承人如何繼承
2021-01-09純包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0-12-07和房屋中介打交道注意什么
2021-03-23房屋產權的辦理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22唯一住房如何豁免執行
2021-01-08人員聘用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2021-01-30追索勞動報酬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2-0310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1-21國內貨物運輸保險的保險貨物范圍
2021-03-09再保險合同的獨立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2020-12-19貨損保險合同代理是如何發生的
2021-02-21因特別約定條款引起的保險糾紛
2020-12-23交通保險賠償哪些項目
2020-11-19保險合同無效有什么原因和后果
2021-02-06一般投保人可以選擇重復保險嗎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