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陽光事故認定法”
從法律意義上講,事故認定是交警部門事故處理的職責和權重工作,這一工作是事故現場勘查及事故處理部門的核心工作。
但就此工作惹來的麻煩不甚其少,導致的復核案件比比皆是,糾其原因:(1)事故認定不準確;(2)事故認定不利于事故處理;(3)、事故辦案人員業務水平差;(4)、當事人不懂法規;(5)、法律效果不能與社會效果貫穿一體。
憑多年的工作實踐,自認為事故認定要社會化參與、當事人合作,不能認為是一個權威的工作程序。因為交通事故大多是一種民事行為,當事人各方在場時分別對其講請事故的成因,讓他們心服口服后,出具事故認定何樂而不為,這樣便防避了無謂的事故認定復核程序。
多數事故認定的復核都是辦案人員閉門照法認定后,送達當事人,當事人不明自理引發復核,出現撤銷、維持、變更的結論,雙方信服的認定,不僅便于調解更便于雙方去法院訴訟,交警與當事人的對立情緒自然減弱。
在實際工作中,由于事故雙方當事人的個性、心理、情緒、風俗、文化層次等因素,當事人無心或沒有意識去了解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只希望通過民警調處解決問題。而在調解時,又往往為各自的利益爭執不下,有時因一方要求不切實際,雙方“火藥味”很濃,大有劍撥弩張之勢,很難達成共識。
這時,我們采取“陽光辦案法”,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方法就是實行公開調解,把當事各方召集在一起首先向他們講解交通事故處理的辦法和程序,讓雙方知道交警部門調解的時限和次數,依法應該賠償項目和數目的規定。如果一方當事人要求不切實際,很快會失去調解機會,實際上有可能損害自身的利益,這樣一來,當事人明白了事故損害賠償的法律規定,不僅大大減少了當事方的抵觸情緒,而且了解了自己一方所能要求的法定底數,對事故調解結案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三、“情景互動法”
事故調解的過程既像一場談判,又似一場球賽,調解民警就是裁判員和教練員。
“情景互動法”,就是要在調解過程中恰當運用言語,創造雙方或多方互動的情景,不至于形成相互對抗或冷眼相對的僵局,不僅要消除當事人的對抗情緒和戒備心理,而且還能增強當事人對民警的信任感和親切感。
要使每一起調解達到理想的效果,
一是給雙方吃“定心丸”,讓其知道法律規定,也就是規則。讓當事人覺得我們是可以信任和托付的對象,這是調解成功的前奏曲、切入點。
二是善于“打圓場”。打圓場,就是調節雙方當事人的情緒,特別是在雙方為枝梢末節的小事而相互爭執時,民警適時打圓場,不僅緩和了氣氛,也是調解成功的潤滑劑、聯結點。
三是“搞氣氛”。在僵持的氣氛下適當說些風趣、幽默話,寓哲理于談笑中,可以為調解打開局面,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四、“換位思考法”
事故雙方當事人從各自的立場出發,容易固執已見,甚至鉆進“死胡同”而不愿出來。
一旦形成心結或認死理,往往讓事故處理民警很頭疼,任你怎么勸解,他只照他的思維方式和看法提要求,在看似讓人啼笑皆非的情況下,其實當事人由于自己的學識、修養的不足,對法律法規的無知,只從判斷一般事物的觀念出發,與民警和對方當事人“頂牛”。
對此,在調解過程中,我們可用換位思考的辦法,將事故對方的難處擺在其身上讓其感受一下,這樣一來他才知道自己的要求是無理的、荒謬的,也是行不通的,當其理解了對方的難處后,再對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就容易達成共識,使問題和矛盾很快迎刃而解。對一些愿意達成協議,但由于各種原因不能現場賠償到位的,當事人有疑慮,民警可以介紹其通過交通事故仲裁等“四位一體”的調解方式解決,一裁終局,幫助當事人解決疑慮,確保其損害賠償得到法律保障。
五、“巧借東風法”
事故雙方都有親戚朋友,都會自自覺不自覺的受到他們的影響。事故處理民警就是要巧借這種外力開展調解工作,不能就事論事,搞民警“單打獨斗”,而要巧借東風,善于利用各種外力促成調解。
工作中,我們所遇交通事故當事人的固執性格是自己無法預料的,當事雙方或一方在民警的反復勸說下都不肯讓步。
遇到這種情況,此時可以聯系當事人的家屬、親友、以及當事人居住地比較有威信的人等到場協助調解,當然事先要做好這些人的思想工作,說明請他們來的目的、動機和要起的作用,不能貿然行事,適得其反,而反受其亂。只有發揮其在調解中“催化劑”、“潤滑劑”的作用,事故處理民警在保持中立、堅持原則、排除不良干擾的情況下,善于借用這些外力,順水推舟,做通當事人的思想工作,轉化認識,調整態度,就能迎來轉機,促成調解成功。
六、“追刑事故先期介入調解法”
當今社會正處于轉型期,法制尚未健全。交通事故受害者因心靈的挫傷,一時沖動,一些惡性舉動沖著事故處理部門撲面而來,這給辦案人員帶來十分的困境。
多數重大事故的責任者涉嫌交通事故肇事罪、更有甚者即使無罪,警方也不得不控制,這樣車主認為人已刑拘由法院去判吧。
這個訴訟過程很漫長,死者家屬及時的不到處理,便停尸鬧事、無端上訪,而法律的程序原則是,出具事故認定書、喪葬事宜結速之日才能調解。使得從事故發生到程序規定的這一時間段內,當事人來到交警隊,每日“跟班作業”。領導批示、上級指示盡快處理,事故處理室成了治喪辦公室,這樣倒不如事故發生后“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完善程序的材料、另一方面直擊當事人提前介入調解。也許在程序規定的時間內便調解達成協議,實不能達成協議,也能控制局勢,待移送起訴時,當事人對交警部門無異,做到感情同化。
這樣的工作,有百分之六十的案件,在移送起訴時化解。車主肇事者高興、受害方滿意,實乃兩全其美之做。做到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辯護的技巧與策略有哪些
2020-12-264人尋釁滋事主犯怎么判
2021-03-04個人住房貸款條件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12《稅務行政處罰管理暫行辦法》及北京市崇文區地方稅務局實施意見
2020-11-11應收票據貼現的核算
2020-12-18支票背書的處理方式是怎樣的
2021-01-05借法人資金需要寫借款協議嗎
2021-03-18怎樣進行公司破產申請的受理審查
2020-12-09醫療糾紛二審多長時間
2021-03-15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申請書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2-17如何理解再審法院管轄
2021-01-21民事訴訟會被限制出境嗎
2021-01-27喪偶婦女的財產繼承是否會因子女少分
2021-01-25加班費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3離職工傷員工的后續治療費誰付
2021-03-22為何高管人員勞動爭議訴求難以得到法院支持
2020-12-23游客要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嗎
2021-03-15全責方撤案我如何理賠
2021-01-10投保人在投保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19自駕游怎么選擇合適的保險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