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行賄和單位行賄界限區分
單位負責人既可能代表單位行賄,也可能為實現個人目的而以單位名義行賄。界定要點:
(1)目的不同。自然人行賄是為了謀取個人不正當利益,單位行賄則是為單位謀取不正當利益。
(2)利益歸屬不同。因行賄取得的違紀違法所得歸個人所有的,是自然人行賄;歸單位所有的,是單位行賄。
(3)實施的主體不同。單位行賄的主體是單位,而自然人行賄的主體是自然人。雖然單位行賄也是通過具體自然人實施的,但這是在單位意志的支配下實施的。
(4)給付財物時名義及程序不同。單位行賄一般經單位集體研究決定,以單位的名義實施,而自然人行賄則是由個人決定,以個人的名義實施。
二、最新行賄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個人行賄罪的立案標準為三萬元。
根據《關于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的規定以行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行賄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三萬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的規定以行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一)向三人以上行賄的;
(二)將違法所得用于行賄的;
(三)通過行賄謀取職務提拔、調整的;
(四)向負有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工作人員行賄,實施非法活動的;
(五)向司法工作人員行賄,影響司法公正的;
(六)造成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的。
對于個人行賄與單位行賄,在分別達到了規定的立案標準之后,往往是分別以行賄罪與單位行賄罪來論處。這與一些集自然人犯罪和單位犯罪為一體的情況不同,將自然人行賄與單位行賄分開為兩個不同的罪名,分別給予犯罪主體不同的處罰。因而,我們尤其要注意,在單位行賄構成犯罪的情況下,不能認定為行賄罪,而應該是單位行賄罪。
犯單位行賄罪怎么處罰
關于行賄罪的最新司法解釋規定
行賄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申請醫療事故鑒定回避
2020-12-11商標被部分駁回如何處理
2020-11-20債權優先于物權的情形有什么
2021-02-15交通事故醫療費是按責任主次承擔的嗎
2020-11-25交通事故訴訟證據一覽表
2021-01-02不給撫養費怎么強制執行,法院強制執行措施有哪些
2021-03-24遺囑存放在遺囑執行人處有時間限制嗎
2021-03-02民法典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16什么是申請回避
2021-02-21單方承諾是否構成連帶責任擔保
2021-03-01醫療糾紛訴訟的案由包含哪些
2021-01-01二手汽車過戶步驟是什么
2020-12-26集體房產證的房子能過戶到兒子名下嗎
2021-02-04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采用什么形式
2021-01-20如何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4僅約定試用期的勞動合同期滿終止要怎么處理
2020-12-25無故解雇員工如何補償
2021-02-28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怎么進行
2021-01-08車輛出事故保險什么情況下能拒賠賠償
2021-03-25保險人的保險合同解除權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