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法拘禁罪,是指故意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行為。
2、非法拘禁罪的構成要件
客觀上有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行為。該行為中的他人指的是具有身體活動的自然人,不要求具有刑法上的責任能力和民法上的民事行為能力,所以,能夠行走的嬰幼兒、精神病人、依靠輪椅行動的殘疾人亦可成為本罪的犯罪對象。
行為的內容是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如非法逮捕、拘留、監禁、隔離、扣押、強迫參加封閉式學習班等,均包括在內。
第三,剝奪人身自由的行為具有非法性。該特點將與具有違法性阻卻事由的公安司法機關依法采取的拘留、逮捕等情形區別開來。
本罪的主觀方面為直接故意。
二、非法拘禁罪認定相關問題
1、構成非法拘禁罪有時間標準嗎?
我國刑法第238條規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
透過上述條文可知——缺乏時間標準來界定非法拘禁的罪與非罪。
在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涉嫌利用職權非法拘禁上,高檢院作出如下解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非法拘禁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的,應予立案……
按照刑法第238條的規定理解,只要非法剝奪了他人的人身自由即構成該罪。拘禁持續時間的長短并非構罪要件,而只是量刑考慮的情節。
事實并非如此。首先有理論認為“非法拘禁行為,只有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才構成犯罪”;其次在實際操作中,對具有社會危害性、尚不夠刑法處罰的行為,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條規定,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視情節分別處以拘留和罰款。無論是刑法表述的“剝奪”,還是治安處罰法表述的“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其僅有程度輕重之別,但行為的客觀表現形式相似,所侵犯的客體相同。
“司法解釋”列舉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非法拘禁立案標準,6種情形之一為非法拘禁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那么,對一般非法拘禁的構罪時間,可否參照高檢院“司法解釋”中“超過24小時”的構罪標準呢?一般認為不會。因為,一是主體特定,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二是客觀方面特定,利用職權;三是客觀行為特定,行為往往發生在為履行職責過程中;四是主觀方面特定,動機一般是出于為公務、為工作。而普通公民實施的非法拘禁行為不具上述特定性。
從犯罪的基本特征來看,沒有危害性就沒有犯罪,而非法拘禁持續時間的長短直接影響到危害結果的大小、危害程度的輕重。所以,對一般非法拘禁罪而言,在單純非法拘禁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沒有暴力、侮辱行為及重傷、死亡后果等情節的情形下,持續時間的構罪標準可規定得長些;反之,持續時間的構罪標準可規定得短些。
2、應當區分索債型非法拘禁罪和綁架罪
索債型非法拘禁是該罪名下常發形態。二者雖然在行為方式上都表現為剝奪了被害人的人身自由,但仍有不同之處。
(1)犯罪構成上的不同
一是侵犯的客體不完全相同。索債型非法拘禁罪是單一客體,主要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權利;而綁架罪則是復雜客體,包含了被害人的人身自由權利和他人的財產權益。
二是行為目的不同。索債型非法拘禁罪僅僅是為了追索自己的債務而使被害人遭受監禁之苦,在其主觀上并無獲取他人財物或其他不法利益的企圖或要求;綁架罪則通過對被害人的人身自由進行脅迫,意在勒索他人財物或將其他不法利益占為己有。
三是在主觀上二者也不盡相同。索債型非法拘禁罪是故意并以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索取債務為目的;綁架罪則是直接故意并具有勒索財物或獲取其他非法利益的目的。
(2)當事人之間關系的不同
索債型非法拘禁罪的行為與被害人或被要求交付財物的人之間存在債權債務關系,至于這一債務是否確實存在,是否合法,暫且不論。所以被害人大多為行為人的“債務人”或與之有密切關系的人,
而綁架罪行為人為的是“求財”,是奪取屬于他人的財物歸己所有,為此,犯罪行為侵犯的對象,范圍更寬泛,主要選取家境富裕、能支付大量贖金者下手,而非僅僅局限于自己的“債務人”。
(3)主觀惡性和社會危害性強度不同
索債型非法拘禁罪為的是“索債”,而綁架罪中并不涉及這一“債”的關系,這也是二者最大的區別所在。它決定了行為人的犯罪欲望、主觀惡性、行為動機,進而決定了其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和人身危險性。因為索債型非法拘禁罪的行為人其所有行為的目的都是圍繞追回對方“拖欠”自己的債務,實現自己的債權,維護自身的利益,只要這一目的達到了,通常就會罷手,而且索要財物的數額大多不會超出債務范圍。但綁架罪則不同,為的是非法占有他人財物,行為人為了攫取更多的財物,往往會采取暴力強度及危害性更大的手段,并常常伴隨著傷害人質人身、生命的故意,甚至可能出現“撕票”等現象,主觀惡性和社會危害性明顯強于前者。
(4)法定刑及懲處力度的不同
從《刑法》對兩罪設定的法定刑看,兩罪相差十分懸殊,如綁架罪的起點刑是十年有期徒刑,致使被綁架人死亡的,處死刑;而非法拘禁罪的一般情節則在三年以下處罰的,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睂η罢邞土P的嚴厲性明顯大于后者。這樣規定也是要符合刑法中“罪責刑相應”的原則,對行為危害性大的,就應予以相應程度的懲罰,更有力地剝奪、限制行為人再次犯罪的能力,讓其為自己的錯誤承擔相應的責任,感受到一定的痛苦,以更好的教育、改造他,阻礙其繼續犯罪。此外,還應注意,“在定性方面,前者在綁架過程中殺害被綁架人的,仍定綁架罪;后者在拘禁過程中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不再定非法拘禁罪,而是定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
(5)特殊情況——索要超過實際數額的債務怎么處理?
當行為人在追索債務的過程中,索取的財物數額大于實際存在的債務時,對行為性質的認定要看超過數額的大小。如果數額太大,則表明此時行為人的主觀意圖、行為動機已發生了根本性地轉化,從最初的、純粹的追索債務變成了既要追債又想勒索為他人所有的財物,主觀惡性變得更為惡劣,已同時觸犯了索債型非法拘禁罪和綁架罪,應從一重罪處罰,以綁架罪定罪量刑。反之,如果數額相差不大,說明行為人也許只是對債務范圍、數目的理解、認定上存在誤解、異議,其主觀惡性并無實質性地改變,所以,仍應認定為索債型非法拘禁罪,這也符合罪刑相應原則。在這里,不能簡單地用索要財物數額的大小來區分兩罪,但不可否認,這也是認定行為人主觀惡性、行為性質的一個重要標準。既要考慮數額的絕對大小,也要比較索要的財物數額與實際債務數額間的差額是多大,二者結合起來,再綜合考量行為人的其他行為表現、犯罪情節。此外,還應注意,對于行為人為完成犯罪行為所支付的費用,屬于其犯罪成本,不應歸于實際的“債務”當中。
(6)索要根本就不存在的債務如何處理?
有時,當事人間的債權債務關系缺乏足夠的證據予以查清;或者行為人的利益確實受到了損失,但這一結果與被害人或被索要財物之人的言行并無明確的因果關系,雙方之間并不存在實際的債權債務關系,只是行為人認錯了對象,張冠李戴,或沒有弄清事情的真相,而是想當然地將二者聯系到了一起,在其主觀上認定對方拖欠了自己的債務,因而對被害人實施了犯罪行為。此時仍應以索債型非法拘禁罪對其定罪量刑,債權債務關系的明確與否不應是區別兩罪的標準。因為這種情況下,從處罰的合理性考慮,通過擴大非法拘禁罪的范圍以縮小綁架罪的范圍,如果行為人與被拘禁人間存在既往的民事行為,行為人主觀上為了索取債務而扣押、拘禁他人,但債務關系難以查清,處于待定狀態,或根本不存在,對此,本著有利于被告人原則,以非法拘禁罪論處。
3、司法工作人員依照法定程序拘留、收容或者逮捕了人犯,后經查明無罪,立即予以釋放的,這種情況屬于錯拘錯捕,不是非法拘禁。但是,如果已經檢察機關或者人民法院依法決定解除強制措施,有關執法人員仍拒不釋放或者拖延釋放的,則應視為非法拘禁的行為。
4、如果在非法拘禁過程中,故意致人重傷或者故意將他人殺害的,或者對被害人進行毆打、侮辱的行為已達到犯罪程度的,則應依照刑法的有關規定實行數罪并罰。如果非法拘禁的行為同其他犯罪行為之間存在著牽連關系,如用非法拘禁的方法故意使被害人凍餓而死,就同時觸犯了非法拘禁和故意殺人兩個罪名,應當按照處理牽連犯的原則,擇一重罪處罰,不必實行并罰。
5、在共同犯罪中,還要注意區分各個行為人的主觀故意是怎樣的,如幾個債權人共同對同一債務人實施了扣押、拘禁行為,部分行為人只要能追回對方拖欠自己的債款即可;而部分行為人則不滿足于此,還要對方“連本帶利”還回來,提出了遠遠超出自己債務范疇的財物要求,這時,對他們的定罪量刑就應有不同,以體現“罪刑相應”的原則。
三、上海法院對非法拘禁罪是如何量刑的?
案件的起因、拘禁人數、次數、時間以及造成的危害后果等,是法官量刑時必須考量的因素。
根據韓律師的刑事辯護經驗,一般——
1、非法拘禁一人,犯罪情節一般,未造成傷害后果的,可處三個月拘役到三年有期徒刑。當然個案也可能有緩刑;
2、非法拘禁致一人重傷,犯罪情節一般的,刑罰量為有期徒刑3年至10年。
3、非法拘禁致一人死亡的,可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
4、增加刑罰量的情形有——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非法拘禁他人的;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等嚴重后果的。
5、減少刑罰量的情形有——為索取合法債務、爭取合法權益而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因戀愛、婚姻家庭等原因非法拘禁他人且未造成嚴重后果的。
四、相關法條鏈接
1、《刑法典》
第238條: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條、第232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為索取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2、相關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試行)》高檢發釋字〔1999〕2號)
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犯罪案件
(一)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案(第238條)
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禁或者其他強制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行為。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涉嫌利用職權非法拘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非法拘禁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的;
2.3次以上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一次非法拘禁3人以上的;
3.非法拘禁他人,并實施捆綁、毆打、侮辱等行為的;
4.非法拘禁,致人傷殘、死亡、精神失常的;
5.為索取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
6.司法工作人員對明知是無辜的人而非法拘禁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對為索取法律不予保護的債務非法拘禁他人行為如何定罪問題的解釋》(2000.7.13法釋〔2000〕19號)
為了正確適用刑法,現就為索取高利貸、賭債等法律不予保護的債務,非法拘禁他人行為如何定罪問題解釋如下:
行為人為索取高利貸、賭債等法律不予保護的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刑法第238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發生后當事人可以選擇的解決途徑是什么?
2021-02-07轉包與分包有哪些區別
2020-11-22軍婚法律保護有哪些內容
2020-12-23供律師適用的法律顧問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2-29代理交通事故律師業務范圍
2021-02-14跨省辦理結婚證要有哪些具體的程序
2021-02-16老年人追索贍養費是否可以裁定先予執行
2021-02-28怎樣寫婚外情離婚起訴書
2020-11-11房產抵押貸款步驟是什么
2021-02-09合同內服務到期沒履行怎么辦
2021-03-06勞動者被裁員是怎么賠償的
2021-03-21勞務合同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1交通意外險賠多少錢
2021-01-19產品責任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19保險合同效力變更的內容是什么
2021-02-03保險合同部分無效會影響合同效力嗎
2021-02-22應怎樣避免保險過期不賠
2020-11-14怎樣提高保險理賠效率
2020-12-01在責任保險中保險合同的賠償要件是什么
2020-12-21保險合同變更的程序和手續包括哪些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