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產品、銷售國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銷售的產品和銷售失效、變質產品的行為。國家明令淘汰的產品,指國務院有關行政部門依據其行政職能,對消耗能源、污染環境、毒副作用大,技術明顯落后的產品,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行政的措施,通過發布行政文件的形式,向社會公布自某目起禁止生產、銷售的產品。失效、變質產品,指失去了原有的效力,作用,產品發生了本質性變化,失去了應有價值的產品。
2、偽造產品產地的行為。指在甲地生產產品,而在產品標識上標注乙地的地名的質量欺詐行為。
3、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廠名、廠址的行為。指非法標注他人廠名、廠址標識.或者在產品上編造、捏造不真實生產廠廠名和廠址以及在產品上擅自使用他人的生產廠廠名和廠址的行為。
4、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行為。指在產品、標簽、包裝上,用文字、符號、圖案等方式非法制作、捏造或非法標注質量標識以及擅自使用未被批準的質量標志的行為。質量標識包括我國政府有關部門批準或認可的產品質量認證標志、企業質量體系認證標志、名優標志、國外的認證標志、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志、免檢標識等。
5、在產品中摻雜、摻假的行為。指生產、銷售者在產品中摻入雜質或者造假,進行質量欺詐的違法行為。其結果致使產品中有關物質的成分或者含量不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或者合同要求。
6、以假充真的行為。指以此產品冒充其特征,特性等不同的其他產品,或者冒充同一類產品中具有特定質量特征,特性的產品的欺詐行為。
7、以次充好的行為。指以低檔次、低等級產品冒充高檔次、高等級產品或者以舊產品冒充新產品的違法行為。
8、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行為。不合格產品是指產品質量不符合《產品質量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的產品。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是指以質量不合格的產品作為或者充當合格產品。
注:《產品質量法》第二十六條:產品質量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1、不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應當符合該標準;
2、具備產品當應具備的使用性能,但是,對產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做出說明的除外;
3、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注明采用的產品標準,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領證買房屬于共同財產嗎
2021-01-28共同過失犯罪與共同犯罪
2021-01-27被收購的公司要注銷嗎
2020-11-11有家暴的婚姻按法律怎么處理
2021-02-02不知道借車人無證出事故承擔多大責任
2021-03-11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
2021-03-162020年疫情上班工資怎么算
2020-12-14有侵權責任人意外險還要賠嗎
2021-02-07短期財產人身保險業務償付的計算
2021-02-09合同簽訂在舊保險法實施時候應如何處理
2021-03-19保險合同中間人與保險合同輔助人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29妻子代簽的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2-12造成損失,保險公司不負責賠償的原因有哪些
2021-01-10汽車玻璃險理賠范圍
2021-01-12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原則的原因有哪些
2020-12-11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有哪些權利
2020-11-29保險拒賠怎么辦
2021-02-05保險受益權的適用范圍
2021-03-26土地流轉時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是指什么意思
2020-12-23地鐵拆遷補償不合理怎么辦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