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訊逼供形成的原因及遏制對策研究
現代文明社會中,刑訊逼供因其對公民基本人權的肆意踐踏和對司法公正的嚴峻挑戰,當然的被主流意識所摒棄,在我國亦是如此。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一方面法學家和司法工作者不斷的強調刑訊逼供所帶來的危害,并在學術界和司法實踐中展開大規模的研究和討論,探尋遏制刑訊逼供的方法,另一方面卻是大量刑訊逼供的案件赤裸裸的沖擊我們的神經,這些案件的所用手段之殘忍、后果之嚴重,觸目驚心。到底是什么使刑訊逼供似乎成為我國法治進程中難以逾越的障礙?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我們應當如何遏制刑訊逼供?本文試圖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筆者在本文中所指的刑訊逼供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司法工作人員對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采用肉刑或者變相肉刑的方法逼迫其做出口供的行為。對此概念應從以下幾點來理解:其一,本文中的刑訊逼供僅僅指在刑事訴訟中發生的刑訊逼供行為而不包括行政訴訟、民事訴訟中發生的刑訊逼供。其二,本文中的刑訊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員所為之刑訊逼供,即刑訊逼供的主體必須具備司法工作人員的特殊身份,司法工作人員以外的人的行為不在本文討論之列。其三,本文中的刑訊逼供是指對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所為的刑訊逼供,對于證人以及其它訴訟參與人所做的刑訊逼供行為不是本文討論的內容。其四,本文中的刑訊逼供是為了逼取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的口供,出于其它目的而實施的刑訊逼供亦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之內。此概念并不是試圖為刑訊逼供相關罪名做出司法界定,而是為本文的寫作搭建一個合適的平臺。
我國的刑訊逼供現今表現為如下幾個特點。第一,普遍存在。刑訊逼供在我國的發案率之高讓人觸目驚心。從我國現代刑事訴訟制度建立以來,刑訊逼供就成為危害公民人身權利的巨大禍患。第二,手段殘忍。我國刑訊逼供的形式繁多,并日趨隱蔽,對當事人的身體和精神造成的壓迫性和強迫力也逐步提高。第三,查處率低。刑訊逼供在我國的查處率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并且被查處的刑訊逼供絕大部分存在于冤假錯案,對于非冤假錯案中的刑訊逼供,重視和查處的力度都削弱很多。這與我國長期存在的重實體輕程序的觀念密切相關。第四,賠償額過低。刑訊逼供對當事人造成損害,依照我國目前的法律體系,應當依照國家賠償法進行賠償。現行國家賠償法立法的時候,出于對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國家財政負擔能力的考慮,采取了直接的物質性損失賠償的原則。從中可以看出,我國的刑訊逼供從規模和手段上來講,都處于一個高峰,對公民的人身權利傷害極大,在損害補償方面也存在嚴重不公.
對于刑訊逼供屢禁不止的因為,筆者做如下分析:其一,歷史流毒。我國的刑訊逼供制度始于西周,幾乎是伴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在漫長的封建法制史中,刑訊逼供既是一種常用手段,也是一種合法制度,它在我國古代法律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刑訊逼供制度的變遷甚至稱為我國古代法制文明的晴雨表,一般來講,法制文明昌盛時期,刑訊逼供也會受到更多的限制,對刑訊逼供濫用的監督也更加有力。而在法制混亂時期,刑訊逼供的濫用也更加猖獗,酷吏頻出,酷刑從技術上講也會隨之達到高峰。刑訊逼供作為司法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發展是政治、經濟、文化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它們在兩千年的歷史中互相交織和滲透,這也是刑訊逼供在當今社會屢禁不止的因為。其二,體制因為。我國現行法律制度不完善,部分法律制度欠缺,首先,沒有在刑事訴訟中明確規定無罪推定原則。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二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審判,任何人不能被確定有罪”,但這只能說是我國刑事訴訟法對無罪推定原則的吸收。我國對刑事案件的處理原則是“以事實為依據,實事求是;以法律為準繩,罪當其罰。”無罪推定還沒有被廣泛的接受和遵行。其次,缺乏完善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這表明我國對非法采集的言詞證據不予采納,但對于非法取得的證據是否應該排除卻沒有明確規定,規定過于簡單、含糊而缺乏可操作性,由此導致了立法上嚴禁刑訊逼供,而司法上卻屢禁不止的局面。其三,執法監督不利。實踐中,刑訊逼供難以認定,雖說我國《刑法》已將刑訊逼供作為一種犯罪來調整,但在實踐中查證困難。究其因為,刑訊逼供一般較為隱蔽,有很多情況下,被刑訊后不會留下傷痕,只審查卷宗根本發現不了刑訊逼供行為。再者刑訊逼供本來就是執法機關執法犯法的問題,再由執法機關自己去查,難免不顧私情,所在單位一般會為違法者開脫,加之檢察機關對刑訊行為的監督多為事后監督,且處罰力度不夠,使運用刑訊逼供的偵查人員得不到應有的懲罰,在一定程度上對刑訊逼供起到了某種推波助瀾的作用。其四,成本與效益分析。“利益驅動”是刑訊逼供禁而不止的內部因為。是什么驅動了刑訊逼供行為呢?筆者認為主要是精神利益的驅動。這種驅動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政治利益。在無其他有力證據證明犯罪時,審訊人員使用刑訊逼供手段獲取口供,的確能取得快速破案的短期效應,并造就刑訊逼供者有能力、有魄力、善斷案的光輝形象,從而獲取不錯的政治利益;二是社會利益。人民群眾往往認為只要能破案就是好警察,即便是使用刑訊逼供破案的警察也是好警察,而刑訊逼供者也往往因為打擊破案多,倍受社會關注,獲得很好的社會利益;三是心理利益。審訊人員與被審訊人員在法律上的地位不對等性,使審訊人員產生了居高臨下的心理優勢,并在利用刑訊逼供破案中獲得了其他工作所沒有的強烈的征服感和滿足感。
針對以上因為,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探尋了遏制刑訊逼供的對策。第一,根除刑訊逼供產生的思想根源,確立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并重的觀念,轉變司法工作人員的固有觀念。應當讓我們的司法工作人員認識到,刑訊逼供是違反現代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宗旨的,在法院對犯罪嫌疑人做出有罪判決之前,偵查機關無權對其實施暴力及以暴力相威脅。摒棄傳統的片面追求實體公正而忽視程序公正,過分追求破案率而忽視對人權的基本保護的觀念,應當從陳舊的以人證為主的辦案思想轉向以物證為主的辦案思路。第二,完善我國刑事訴訟中相關法律法規及配套規定。具體而言就是要完善我國的證據立法,確立無罪推定原則,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權,充分保證他們在司法活動中的人權,建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明確非法證據的種類和來源。第三,鼓勵偵察技術創新和發展,減輕取證困難。加大對刑事訴訟的司法投入,更新司法機關的技術裝備,提高辦案的科技含量,達到提升同犯罪做斗爭的能力的目的,改變為獲取口供而使用刑訊逼供的惡性循環狀態,有效地防止和糾正刑訊逼供。這必然大大降低口供在破案線索中的比重,達到減少和防止刑訊逼供的作用。第四,重視偵察人員的心理健康,提高司法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對此應繼續加強對司法工作人員的崗前專門培訓和在崗業務知識不斷更新,以提高他們的法制觀念和業務水平,在懂法、知法的基礎上,更好地執法。依法辦案、文明辦案,自覺抵制刑訊逼供的錯誤做法。第五,完善對刑訊逼供監督和懲戒措施。這應該說是遏制刑訊逼供的重要措施,建立嚴密的監督網絡,從系統內和系統外兩個方面入手,如人大監督、黨紀監督、檢察監督、新聞媒體的監督等等,各種監督渠道要擰成一股合力,行使對案件進行全程監督的職能,有效地遏制刑訊逼供現象的發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打擊危害公共衛生罪的主體是什么
2020-12-06被拘留15天可以保釋嗎
2021-01-22未成年人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財產嗎?
2020-12-23分期付款買手機,不還錢也不還手機會怎么處理
2020-12-28治安拘留可以去探望嗎
2020-12-06關于事實收養關系的法律規定
2021-01-03“上班族”千萬要保存好的東西有哪些
2021-02-04房產抵押貸款辦理條件有什么
2021-02-19擔保合同的擔保方式
2021-03-15企業房產證辦理流程
2021-01-08調崗時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1人身保險有哪些特點
2020-12-09自家車輛相碰三責險不賠償——三責險賠付范圍分析
2020-12-04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是怎樣的
2020-12-06誠信原則的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021-02-21保險法基本原則以及作用是什么
2020-11-18保險法司法解釋三對夫妻保單業務的影響有什么
2021-02-18保險利益原則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1-04中國的保險法律制度
2020-12-24被保險人的義務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