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買賣合同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合同當事人必須符合主體資格。
房屋買賣雙方當事人應當具備能夠以自身行為依法行使權利并且承擔義務的資格。
(1)一般主體要求。依《合同法》規定,房屋買賣雙方當事人應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房屋買賣行為復雜,涉及標的金額較大,法律一般禁止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參與,所簽房屋買賣合同無效,除非事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事后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2)特殊主體要求。為了維護房屋交易秩序,現行法律和政策對房屋買賣當事人設定了一定條件和限制,必須符合特定要求。在商品房現售中,房地產開發企業作為房屋出賣方必須具有法人營業執照、資質證書、土地使用權證書、土地使用批文、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等。在商品房預售中,預售方除具備上述條件外,還應當持有預售許可證和確定施工進度與交付日期。商品房出賣方如違反上述要求,就會被認為不符合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的主體資格,應當宣告合同無效,賠償買受方因此而遭受的損失。此外,政府確認的城市低收人家庭才符合主體資格有權購買經濟適用房,僅本單位的職工符合主體資格有權購買單位自管公房,機關、學校和部隊等單位經批準才符合主體資格有權購買城市私房等。
2.房屋買賣雙方當事人應當表意真實。
依照現行法規和有關司法解釋,民事法律行為應當系當事人真意表示的結果。房屋買賣只有在自愿等的基礎上進行才能真正實現雙方當事人的利益理想。因此,因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無權代理和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所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房屋買賣合同等,皆非買賣當事人真實意思,原則上視為無效。因重大誤解和顯失公平簽訂的房屋買賣行為,亦屬可變更或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無效或被撤銷的房屋買賣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有權不予履行。房屋買賣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法律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為有效。
3.房屋買賣不得違反政策、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共利益。
房屋買賣行為應當符合房地產政策,遵守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違反社會公共道德。否則,房屋買賣行為無效。例如,在房屋買賣活動中,我國法律法規明確規定,房屋買賣雙方不得買賣土地,不得瞞報房屋買賣價格偷逃稅收,不得買賣房屋等。一般來講合同生效的必須要滿足三方面的條件,即主體合格、內容合法、意思表示真實。對于房地產買賣合同來講,同樣如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民在城市打工車禍致殘殘疾賠償金怎么算
2021-01-06法律意見書的注意事項
2020-11-08投資人與合伙人的區別
2021-01-18申請工傷傷殘鑒定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16拆遷賠償房產能否抵押貸款
2020-12-28商業銀行取得執照六個月內未開業怎么辦
2020-11-21房屋中介費可要求退還嗎
2020-12-20工資4000,欠債不還強制執行多少
2021-01-11產品責任保險責任范圍
2021-02-08保險合同本人抄約部分不是本人抄的,字是自己簽的,可以投訴嗎
2020-11-10保險合同訂立程序的特點有哪些
2021-02-18第三者定義范圍不同 撞了家人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2保險受益權的前沿案例問題研究
2020-11-10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發包方可以用嗎
2021-02-08林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15土地互換幾年后土地補償款應該屬于誰
2021-03-04農村拆遷戶口遷出還有補償款嗎
2021-02-12拆遷房屋違法時效是怎么算的
2020-11-13沒有簽訂補償協議,房屋就被偷拆,合理嗎
2020-11-162/3民意大于天,可嚴防釘子戶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