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條規定: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失致人死亡罪的認定
1、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即行為人對其行為的結果抱有過失的心理狀態,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疏忽大意的過失是指行為人主觀上對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應當預見是法律對行為人實施某種有意識的行為時,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結果的主觀認識上的要求。
2、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要件為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責任年齡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自然人不能成為本罪主體。首先,無論從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客觀行為,還是社會危害性上看,本罪均不是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其次,對過失致人死亡的結果的預見,要求行為人具有一定的認識能力和辨別能力。年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由于身心發育尚不成熟,知識水平及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和認識能力、對自身行為可能造成的危害結果的認識,都有一定局限性,所以,他們是限制行為能力(含責任能力)人,因此,法律上不要求他們對過失行為負刑事責任。
3、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因過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為。構成本罪,客觀方面必須同時具備三個要索;
(1)客觀上必須發生致他人死亡的實際后果。這是本罪成立的前提。
(2)行為人必須實施過失致人死亡的行為。在這里,行為人的行為可能是有意識的,或者說是故意的,但對致使他人死亡結果發生是沒有預見的,是過失。本罪屬結果犯,行為的故意并不影響其對結果的過失。過失致人死亡行為可以分為作為的過失致人亡行為和不作為的過失致人死亡行為兩種情況。
(3)從行為人的過失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之間必須具有間接的因果關系,即被害人死亡是由于行為人的行為造成的。
4、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剝奪他人生命權的行為,無論是故意,還是過失,均具有社會危害性,受刑法打擊。
因此過失致人死亡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這是國家法律明確規定。在實際中,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減少不必要的過失至人死亡的事件發生。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案件如果沒有證據怎么辦
2021-01-26父母離婚后法定監護人有哪些權力
2021-02-05何為婚姻自由
2020-12-30怎樣確定婚內債務各自承擔
2020-11-263歲男童遭母親男友虐打,同居期間虐待孩子屬于家庭暴力嗎
2020-12-26存單質押孳息處理方式有哪些
2021-02-18房地產開發公司類型有哪些,房地產開發費用包括哪些
2021-02-20公司規章是否必要
2021-02-03調崗調薪是否屬于變更勞動合同
2021-01-28調崗通知書范文
2020-11-18個人所得稅項目包含公積金和養老保險嗎
2020-12-27臨時工沒簽合同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6意外險包括火災嗎
2020-12-21怎樣進行意外險理賠
2020-12-15整容手術意外有保險可買嗎
2020-12-19【保險合同法】責任保險的可能責任
2021-01-10原告張某訴某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
2021-01-17投保人因不明白保險合同簽錯了怎么辦
2020-11-26獨居老人死因不明保險公司如何理賠
2021-03-07保險業務員已死 保險公司卻要他退保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