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1994年5月12日)
第四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一)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二)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三)違反國家規定征收財物、攤派費用的;(四)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十六條 行使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一)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的;(二)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罰金、沒收財產已經執行的。
第二十八條 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權造成損害的,按照下列規定處理: (一)處罰款、罰金、追繳、沒收財產或者違反國家規定征收財物、攤派費用的,返還財產;(二)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解除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造成財產損壞或者滅失的,依照本條第(三)(四)項的規定賠償; (三)應當返還的財產損壞的,能夠恢復原狀的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的,按照損害程度給付相應的賠償金;(四)應當返還的財產滅失的,給付相應的賠償金;(五)財產已經拍賣的,給付拍賣所得的價款;(六)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的,賠償停產停業期間必要的經常性費用開支;(七)對財產權造成其他損害的,按照直接損失給予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1986年4月12日)
第一百二十一條 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的,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運輸者、倉儲者對此負有責任的,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第一百三十四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礙;(三)消除危險;(四)返還財產;(五)恢復原狀;(六)修理、重作、更換;(七)賠償損失;(八)支付違約金;(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十)賠禮道歉。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適用上述規定外,還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酒駕撞死人怎么判刑,最多可以判幾年
2020-12-23土地補償方案及程序
2020-12-22供律師適用的法律顧問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2-29剝奪政治權利作為一種附加刑主要包括哪些
2021-03-11影樓拍照不給底片是否違法
2021-03-11婚內出軌被當場捉奸可以作為離婚賠償證據嗎
2021-01-13贍養人怎樣證明盡到贍養義務
2021-03-03挪用公款 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27合同生效后有異議怎么辦
2020-12-04虛假訴訟1萬元怎么判
2020-12-15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有哪些職責
2020-11-10用人單位拒不出具終止或解除勞動關系證明怎么辦
2021-01-10離職多久中斷勞動關系
2020-11-19勞動關系轉移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25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后應該如何辦理轉移手續
2020-12-24雇傭關系工傷賠償
2021-01-15勞務外包營改增如何繳納
2020-11-20涉外勞動糾紛案件的處理方法有哪些,境內涉外勞動關系有哪些
2020-11-27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的,需要公告嗎
2020-12-28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拒絕賠償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