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構成單位犯罪的主體的有哪些?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確單位犯罪的主題有哪些。根據《刑法》第30條的規定,可以成為單位犯罪主體的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但按《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單位是指機關、團體或屬于一個機關、團 體的各個部門。”按此解釋,單位不僅指機關、團體等本身, 還指其下屬部門或分支機構。由于《刑法》總則第30條關于單位犯罪的規定,幾乎虛化得不成其為單位犯罪的概念,只是對單位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宣言式規定。因而,對單位犯罪主體的界定,在司法界認識不盡一致。
一、單位犯罪的概念界定
關于單位犯罪的概念,目前較具代表性的觀點有:
1、所謂單位犯罪,是指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 在單位意志支配下,為單位謀取非法利益,以單位名義實施 的犯罪。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征:
(1)單位犯罪是在單位意志支配下實施的。這是單位犯罪與個人犯罪的主要區別;
(2)單位犯罪必須以單位名義實施;
(3)單位犯罪是為本單位謀取非法利益而實施的,這是單位犯罪的主觀心理狀態。
2、單位犯罪是指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為本單位謀取非法利益,經單位集體決定或者由負責人員決定實施的犯罪。具有以下特征:
(1)單位犯罪的主體是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這是單位犯罪的主體特征;
(2)單位犯罪在主觀上出于故意或過失,并具有為本單位謀取非法利益的心態;(3)單位犯罪必須是經單位決策機構決定或者由負責人員決定實施的犯罪,這是單位犯罪的客觀特征。
二、單位犯罪的主體結構
單位犯罪的主體如何理解,在刑法理論界主要有二種觀點:
1、第一種觀點認為,在法人犯罪中,實際上是一個犯罪(即法人犯罪),兩個犯罪主體,兩個刑罰主體(在兩罰制的情況下)或者一個刑罰主體(在單罰制情況下)。其理由是,犯罪主體必須與受刑主體同一,單一的犯罪主體只能有單一的受刑主體,雙重的犯罪主體則應當有雙重的受刑主體與之相對應。我國刑法對單位犯罪的處罰采取的主要是雙罰制的原則,決定了其犯罪主體也必然是二元的。否則,雙罰制的規定就使罪與刑的關系發生了背離,與罪責自負、刑止于一身等現代刑法的基本原則相悖。
2、第二種觀點主張,單位和自然人在單位犯罪中融為一體,結合成為一個犯罪主體并共同承擔刑事責任。因為,單位犯罪中的單位主體和自然人主體在單位犯罪中是不可分割的,是單位團體和其成員彼此異質的兩部分構成的一個復合體,組成單位犯罪主體的兩個部分在單位犯罪中不是分工的關系,而是彼此融合和互為表里的關系。即單位中的自然人把犯罪單位化;而單位則通過有關的自然人實施犯罪。
三、單位犯罪主體的種類
根據《刑法》第30條的規定,單位犯罪的主體包括以下五種:
1、公司
根據我國《公司法》的規定,公司包括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但我國現行經濟活動中所存在的公司,不限于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還包括國有獨資公司等。根據法律規定的標準,公司又可分為母公司和子公司;本公司和分公司;本國公司和外國公司等四大類。
另外,還有集團公司等。由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組織形式越來越多地采用公司的形式,國家主要的經濟活動依賴于公司實施的,同樣,以企業單位名義(諸如實業公司、經營公司等)實施的犯罪活動,也主要是形形式式的公司,因此,在我國刑法中,公司便成為單位犯罪的首選主體。
2、企業
從邏輯上而言,企業是種概念,公司是屬概念,兩者之 間是包容和被包容的關系。立法將企業與公司并列,是有悖概念的種屬關系的。但是,從立法的角度看,將公司與企業并列,一是為了強調公司的法律地位,二是公司在單位犯罪中占有突出地位。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是指除公司以外的其他經濟組織。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6月18 日通過的《關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2 條規定:“刑法第三十條規定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既包括國有、集體所有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也包括依法設立的合資經營、合作經營企業和具有法人資格的獨資、私營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
由于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獨資企業、私營企業的財產屬于投資者所有,投資者對企業負無限責任;個人合伙企業的合伙人對企業負無限連帶責任,該類企業的利益,實際上就是企業經營者的個人利益,企業的行為就是經營者個人的行為,企業的資產不獨立于企業經營者,對外所需承擔的責任,也就是經營者個人的責任。因此,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獨資企業、私營企業和個人合伙企業,不能成為單位犯罪主體。
3、事業單位
《刑法》將事業單位規定為單位犯罪的主體之一,而事 業單位與企業單位的不同之處主要在于事業單位的活動一般不具有營利性,并注重社會公益事業或社會發展的需要。但部分事業單位往往也有某些社會管理職能,由此產生的權力可能被用來實施犯罪。
另一部分事業單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已被推向市場,它們需要自己掙錢養活自己,這就必然地從事營利性活動,以謀取經濟利益。事業單位一旦帶有營利性,實施犯罪的可能便就產生。所以,我國刑法將事業單位列為單位犯罪主體是必要的。
4、機關
機關是單位犯罪的第四類主體。從字義上來理解,《刑 法》規定的機關,包括國家的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和軍事機關等。但并非任何單位犯罪都可以由機關構成。《刑法》規定的某些單位犯罪的主體只能是企業、事業單位。事實上,能成為單位犯罪主體的機關范圍也是有限制的。諸如國家的立法機關,它的行為往往反映的是統治階級的意志,因而,不可能成為犯罪主體。有可能成為犯罪主體的機關主要有:國家機關的基層組織,由于其在管理社會或經濟活動中,為了本地區或本單位的利益,可能會實施單位犯罪;國家機關的具體職能部門,這些部門擁有社會和經濟等管理職權,在為本部門謀利時,可能利用職權實施單位犯罪。
5、團體
團體有社會團體、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等多種稱謂。團 體成為單位犯罪主體的有以下幾種:一種是行使一定社會管理職能或行業管理職能的團體,而純粹的學術團體一般不可能實施單位犯罪。另一種是行業團體,這些團體由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職能正在逐步向行業協會之類的團體轉移,于是,這些團體(如律師協會、會計師協會等)在行業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已相當大,它們有權依照法律的規定,對違法違紀的人和組織實施制裁。從而,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能成為單位犯罪的主體,如受賄罪等。
綜上,目前關于單位犯罪并沒有明確法律界定,還是要根據事件內容結合現行對的主流觀點進行判斷。隨著社會的發展新問題的產生,我國也在加快建立完善法律體系,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能依據合理明確的法規解決類似問題。
如何斷定是單位犯罪,單位犯罪認定?
單位犯罪的構成條件是什么
如果發生了單位犯罪,對于法定代表人在哪些罪名中可能承擔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假釋?假釋的條件是什么?假釋的考驗期多長
2021-02-26婚姻過錯方必須凈身出戶嗎
2021-01-19公司搬遷怎么給補償金
2020-12-09拖欠貨款起訴狀怎么寫
2020-11-25商品房未得房產證能否過戶
2021-02-27婚內懷別人孩子犯法嗎
2021-01-30央行出新規,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轉賬支付業務受限
2021-01-15企業未成立工會怎么解除合同
2021-02-10繼承開始前繼承人死亡怎么辦
2020-11-11如何委托律師代理訴訟或仲裁
2021-01-05員工未辦理離職手續勞動關系是否還存續
2021-03-23無故辭退員工無合同怎么維權
2021-02-15去勞動局投訴,勞動局會過來處理嗎
2020-11-16旅游意外險怎么賠付
2021-02-18第一受益人參加訴訟的法律有什么作用
2020-12-20女朋友可以成為保險合同的受益人嗎
2021-02-05保險公司承擔的賠償金能追償嗎
2021-02-25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2021-01-27投保人在保險投保時怎樣做才能保護自己的利益
2021-02-13人壽保險及其特征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