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需要按照法定流程進行審理,否則將審理結果將不具備法律效力。在審理案件時,具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需要在法院所規定的時間內,將自己搜集到的證據上交給人民法院,那么,超過民事訴訟舉證期限是否還可以提交證據呢?
一、當事人可以在法庭上提出哪些新證據
《民事訴訟法》第125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證據”,但由于對“新的證據”沒有明確的界定,實踐中將遲交的證據都視為新的證據,在長期的審判實踐中,一些動機不純的當事人在開庭審理前不提供證據,在開庭審理中搞突然襲擊,或者在一審期間不提供證據,在二審或者再審期間再提供證據,以實現其拖延訴訟、損害對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目的。這種做法,不僅違背了民事活動和民事訴訟活動中當事人應當遵循的誠實信用原則,嚴重地干擾了訴訟活動的正常進行,有損法院裁判的權威性,有損對方當事人的利益,而且對有限的審判資源造成了極大浪費,是導致審判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對“新的證據”的范圍做了,明確的限定。
二、超過民事訴訟舉證期限是否還可以提交證據
(一)一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后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準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
(二)二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一審庭審結束后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未獲準許,二審法院經審查認為應當準許并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一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當事人在二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二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二審不需要開庭審理的,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
根據司法審判的規定,超過民事訴訟舉證期限是否還可以提交證據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做出判斷,對于那些在舉證期間由于客觀原因,確實無法提供證據的,經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批準可以上交。但對于那些惡意不提交,拖延審判時間的,法院不予接受逾期提交的證據。
民事訴訟中哪些人可以提管轄權異議?
民事訴訟法關于強制執行有哪些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能夠賠償哪些費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相關等級醫療事故可以主張的賠償項目
2021-01-30杭州個體戶食品超范圍經營如何處罰
2021-01-15律師費可以申報破產債權嗎
2021-01-24冷暴力屬于家庭暴力嗎
2021-01-24什么叫男女平等?
2021-03-03有不良逾期記錄怎么辦
2021-02-01什么叫房地產交易
2020-12-07房屋中介合同有何法律效力
2021-01-03勞動合同變更協商不一致怎么辦
2021-01-14確認勞動關系能否中斷索要工資的時效
2021-01-21公司拖欠半年的工資可以補償嗎
2021-03-01在醫療期辭退如何賠償
2020-11-13保險欺詐及其防治
2021-03-04論人身保險合同效力之規范
2021-02-05患白血病遭保險公司拒賠
2021-03-17單位沒有交生育保險能不能享受到利益
2020-11-08土地轉讓協議標準格式是什么
2021-01-01找拆遷律師打官司能提高拆遷補償嗎
2020-11-28西安拆遷安置房如何補差價
2021-01-14國有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費有哪些,拆遷補償費應該歸誰所有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