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需要按照法定流程進行審理,否則將審理結果將不具備法律效力。在審理案件時,具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需要在法院所規定的時間內,將自己搜集到的證據上交給人民法院,那么,超過民事訴訟舉證期限是否還可以提交證據呢?
一、當事人可以在法庭上提出哪些新證據
《民事訴訟法》第125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證據”,但由于對“新的證據”沒有明確的界定,實踐中將遲交的證據都視為新的證據,在長期的審判實踐中,一些動機不純的當事人在開庭審理前不提供證據,在開庭審理中搞突然襲擊,或者在一審期間不提供證據,在二審或者再審期間再提供證據,以實現其拖延訴訟、損害對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目的。這種做法,不僅違背了民事活動和民事訴訟活動中當事人應當遵循的誠實信用原則,嚴重地干擾了訴訟活動的正常進行,有損法院裁判的權威性,有損對方當事人的利益,而且對有限的審判資源造成了極大浪費,是導致審判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對“新的證據”的范圍做了,明確的限定。
二、超過民事訴訟舉證期限是否還可以提交證據
(一)一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后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準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
(二)二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一審庭審結束后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未獲準許,二審法院經審查認為應當準許并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一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當事人在二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二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二審不需要開庭審理的,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
根據司法審判的規定,超過民事訴訟舉證期限是否還可以提交證據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做出判斷,對于那些在舉證期間由于客觀原因,確實無法提供證據的,經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批準可以上交。但對于那些惡意不提交,拖延審判時間的,法院不予接受逾期提交的證據。
民事訴訟中哪些人可以提管轄權異議?
民事訴訟法關于強制執行有哪些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能夠賠償哪些費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黨員判刑可以免三年徒刑嗎
2021-01-12環境侵權公民監督
2021-01-16非法集資罪的構成要件怎么規定
2020-11-22轉讓專利權的流程是什么
2021-02-13企業申請破產應提供什么材料
2021-03-04五保戶監護人是法定繼承人嗎
2021-01-07女方出軌男方提出離婚需要什么證據
2021-02-25高速公路上發生交通事故,當事人應該怎么處理
2021-03-03人身損害中的醫療費該如何認定
2020-11-12房屋貸款銀行要評估嗎
2021-01-07挪用公款出納和會計分別承擔什么后果
2021-02-24天津下崗職工轉移勞動關系 申請獎勵程序
2021-02-05實習協議重要嗎,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7人壽保險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0-12-01索賠時效有何不同——鐵路保險運輸與保價運輸
2021-03-26道路交通事故認定與保險合同條款解釋發生沖突應如何解決
2021-01-16保險合同無責不賠屬霸王條款
2021-03-05保險公司不賠錢怎么辦
2020-12-17車撞自家人保險賠不賠及其依據是什么
2021-02-05武漢市建設工程意外傷害保險管理實施辦法(試行)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