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失殺人案件是否可以私了
不可以,因為殺人案件屬于公訴案件,而且性質嚴重。當然,關于民事賠償部分,可以私了。
認定過失致人死亡罪,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進行分析,分別是:
1、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即行為人對其行為的結果抱有過失的心理狀態,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疏忽大意的過失是指行為人主觀上對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應當預見是法律對行為人實施某種有意識的行為時,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結果的主觀認識上的要求。
2、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要件為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責任年齡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自然人不能成為本罪主體。首先,無論從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客觀行為,還是社會危害性上看,本罪均不是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其次,對過失致人死亡的結果的預見,要求行為人具有一定的認識能力和辨別能力。年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由于身心發育尚不成熟,知識水平及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和認識能力、對自身行為可能造成的危害結果的認識,都有一定局限性,所以,他們是限制行為能力(含責任能力)人,因此,法律上不要求他們對過失行為負刑事責任。
3、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因過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為。構成本罪,客觀方面必須同時具備三個要索;
(1)客觀上必須發生致他人死亡的實際后果。這是本罪成立的前提。
(2)行為人必須實施過失致人死亡的行為。在這里,行為人的行為可能是有意識的,或者說是故意的,但對致使他人死亡結果發生是沒有預見的,是過失。本罪屬結果犯,行為的故意并不影響其對結果的過失。過失致人死亡行為可以分為作為的過失致人亡行為和不作為的過失致人死亡行為兩種情況。
(3)從行為人的過失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之間必須具有間接的因果關系,即被害人死亡是由于行為人的行為造成的。
4、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剝奪他人生命權的行為,無論是故意,還是過失,均具有社會危害性,受刑法打擊。
過失殺人案件私了也可能會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應該來律霸網上做個咨詢問問專業法律人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提起刑事自訴的程序有哪些
2021-02-05法人的人身權利種類
2021-03-24公益組織能否是商標權主體
2021-03-16裝修的房子漏水損失怎么賠償
2021-01-13擔保協議樣本
2021-01-04食堂承包合同印花稅是否需要交納
2020-12-30怎樣與房屋中介簽合同
2021-02-21破產重整怎么拿到工資
2021-01-30用人單位不依法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和經濟補償的,應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021-03-01保險合同是怎樣解除的
2020-11-25保險欺詐有哪些情形
2021-02-14用假手續取得保險理賠算騙保嗎
2021-02-03《人身保險新產品》六大亮點修改 消費者維權有章可循
2021-02-03外資保險公司違反法律被吊銷證書的如何處理
2021-03-09停車開門事故保險賠嗎
2020-12-14保險合同違約責任形式有哪些
2021-01-16注意車險理賠四大誤區
2020-11-25法律對保險代理人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2關于承包權能否繼承”的問題
2021-03-02土地轉包是否需要原承包者同意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