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判刑多久
根據《刑法》第234條的規定,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起刑為10年,適用死刑。在刑事訴訟事務中,“以犯罪嫌疑人對被害人及家屬積極作出民事賠償作為酌定情節在量刑中被充分考慮”已在司法實踐中被普通運用。因此,民事賠償部分的解決將直接影響對犯罪嫌疑人判處實刑的期限。
就故意傷害(致死)的案件而言,如在基層法院提起公訴,則一般對犯罪嫌疑人比較有利,既不會判處無期以上徒刑,如果積極賠償,則一般在12年左右;如在中院提起公訴,即使積極賠償,最終也會使用上刑限。
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二、故意傷害致死怎樣認定
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是典型的結果加重犯。故意傷害致死的成立,客觀上要求傷害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主觀上要求行為人對死亡沒有故意,但具有預見可能性。既然是傷害致死,當然應將死亡者限定為傷害的對象,即只有導致傷害的對象死亡時才能認定為傷害致死。但對于傷害的對象不能作僵硬的理解,尤其應注意事實認識錯誤的處理原則。
易言之,在傷害對象與死亡者不是同一人的情況下,應根據行為人對死亡者的死亡是否具有預見可能性以及有關事實認識錯誤的處理原則來認定是否傷害致死。
(1)如果行為人甲對被害人乙實施傷害行為,雖然沒有發生打擊錯誤與對象認識錯誤,但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同時傷害丙卻仍然實施傷害行為,因而造成丙死亡的,應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
(2)如果行為人A本欲對被害人B實施傷害行為,但由于對象認識錯誤或者打擊錯誤,而事實上對C實施傷害行為,導致C死亡的,應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根據處理事實錯誤的法定符合說,刑法規定故意傷害罪不只是為了保護特定人的身體健康,而是為了保護一切人的身體健康;只要行為人有傷害他人的故意,實施了傷害他人的行為,結果也傷害了他人,就成立故意傷害罪,而不要求其中的“他人”完全同一。故意傷害致死也是如此。B與C的身體均受刑法保護,發生對象認識錯誤或打擊錯誤并不影響A的傷害行為性質,理當以故意傷害致死論處。
(3)如果行為人張三對李四實施傷害行為,既沒有發生事實認識錯誤,也不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同時傷害王五,由于某種原因致使王五死亡的,則難以認定張三的行為成立故意傷害致死。
在故意傷害罪當中,出現死亡的結果必然是其中最嚴重的一種情況。根據罪刑相適應原則的要求,此時考慮到造成了如此嚴重的損害結果,那么對犯罪分子做出的處罰也是很重的。按照《刑法》中的規定來看,這樣的情況下一般起刑點就是10年有期徒刑,而最高的時候則可以判處死刑。
故意傷害罪無罪辯護小技巧
未成年人故意傷害輕傷怎么處罰
故意傷害罪如何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董娟娟,湖北道博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本科畢業于上海外國語大學,獲得法學學士與英語文學學士雙學位。研究生畢業于華東政法大學,獲得國際法專業碩士學位。2011年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2012年通過了英語專業八級,擁有十分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辦案經驗。董娟娟律師擅長企業法律顧問、婚姻家庭、刑事辯護、經濟糾紛、損害賠償等領域的法律實務。董娟娟律師始終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以誠信為本,最大限度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贏得了當事人的尊重與信任。
“購房協議”可當買賣合同履行
2020-11-21三級丙等醫療事故怎樣賠償?
2020-12-14電動車過渡號牌能用多久
2020-12-24拘留通知書一般寄到哪
2021-03-11勞務分包資質標準的內容是怎樣的
2020-11-28工程施工工人受傷如何處理
2021-01-27讓律師申請勞動仲裁,可以到單位取證嗎
2021-01-28公司監事可以查看賬目嗎
2021-02-09合同部分履行定金怎么退
2021-03-20取保候審最快幾天放人
2020-12-31什么情況下才能收養棄嬰
2020-11-11沒有結婚證家暴怎么辦
2021-01-23物業合同如何終止
2021-03-06業主委員會成立需要什么條件和登記手續
2021-01-22如何委托律師購房
2021-02-05眾籌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別
2021-02-10安置房沒有房產證可以贈與給兒子嗎
2020-11-30解除勞動合同后多久能取公積金
2020-12-01低于標準的競業限制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9如何區分勞動關系勞務關系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