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請律師回避滿足的條件有哪些
根據《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托人并主動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訴訟、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
(三)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四)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托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該委托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關系終止后一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托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與本條第(一)至第(五)項情況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的其他情形。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發現存在上述情形的,應當告知委托人利益沖突的事實和可能產生的后果,由委托人決定是否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委托人決定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的,應當簽署知情同意書,表明當事人已經知悉存在利益沖突的基本事實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以及當事人明確同意與律師事務所及律師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二、擴展資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規定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我國的案件在審理的過程中應遵循公平、公證、公開的原則,如相關的辯護和辦案人員存在違法行為時,一旦查實將對這類人員進行相應的處罰,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進行辦理。相關的當事人也應收集這類違法證據。
刑事訴訟法回避復議的有哪些?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哪些情況應當回避
民事訴訟當庭駁回回避申請怎么救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環境污染罪屬于刑事嗎
2020-11-21頂樓漏水該怎么做
2020-11-10用別人圖片做成視頻算侵權嗎
2020-12-26老字號受法律保護嗎
2020-12-10解約定金必須約定嗎
2021-01-12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5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可以被繼承
2020-12-07離婚證據的收集包括哪些
2021-03-01婚禮上送花圈能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嗎
2021-01-15一審法院違反級別管轄審理是否有效
2021-02-21對撤訴法院如何處理
2020-11-21丈夫去世公公的遺產可否繼承
2021-03-06如何確定被繼承人的債務范圍?
2020-11-24村集資房可以過戶嗎
2020-12-07“國五條”解讀
2021-01-16工資4000,欠債不還強制執行多少
2021-01-11家長有哪些基本義務
2020-12-21應該找誰賠付房屋意外受到的損失
2021-03-05合同的法定解除權在什么時候體現呢
2021-03-12淺析道路交通事故中保險公司應承擔的責任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