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殺人罪的行為表現有哪些
首先必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不作為均可以構成。以不作為行為實施的殺人罪,只有那些對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發生負有特定義務的人才能構成。
其次,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是非法的,即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執行死刑、正當防衛、緊急避險均不構成故意殺人罪(因緊急避險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的案例極少,通常要避險+立功才可能會不構成犯罪)。經受害人同意而剝奪其生命的行為,也構成故意殺人罪。對所謂的“安樂死”,仍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當然,量刑時可適用從輕或減輕的規定。
第三,直接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間接故意殺人罪以被害人死亡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為人的危害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才能斷定行為人負罪責。
故意殺人罪在主觀上須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故意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和錯綜復雜的。常見的如報復、圖財、拒捕、義憤、氣憤、失戀、流氓動機等。動機可以反映殺人者主觀惡性的不同程度,對正確量刑有重要意義。
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的區別
(1)認識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兩種情況,間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種情形;
(2)對危害結果發生的意志因素明顯不同。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即聽之任之、滿不在乎,容認、同意危害結果的發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結果發生或明知道必然發生的情況下放任結果發生。
(3)特定危害結果發生與否,對兩種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為定罪的意義也不同;
(4)直接故意的主觀惡性大于間接故意。?故意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和錯綜復雜的。常見的如報復、圖財、奸情、拒捕、義憤、氣憤、失戀、流氓動機等。動機可以反映殺人者主觀惡性的不同程度,對正確量刑有重要意義。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故意殺人罪首先是出于故意的行為,而且目的是殺死對方。在期間所采用的手段是比較惡劣的,故意殺人這種情況并不全是判除死刑,這個需要根據作案的手法來確定。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后多久可以賣房子
2020-11-17店鋪轉讓交易沒有達成但是被別人收了款怎么辦
2020-11-24有限公司章程的法律效力是多久
2021-02-12擔保合同能否約定獨立效力
2020-12-12酒駕撞死人怎么判
2021-03-13車輛損失險有必要買嗎
2020-11-12失信是永久性的嗎
2021-03-18治安拘留十天可以保釋嗎
2021-01-11什么是遺囑 怎樣立遺囑
2021-02-07上級法院有權審下級法院管轄一審民事案件嗎
2021-01-19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在法院判決后如何申請強制執行
2020-11-26離職補償金標準是稅前還是稅后
2021-02-28養子女、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可以代位參與繼承嗎
2021-01-25單位集資建房指標轉讓協議是什么
2021-02-19不賠錢解雇員工的方法
2020-11-30工齡計算方法
2020-11-08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舉證責任有哪些規定
2021-02-04保單現金價值指的是什么意思
2020-11-13保險合同解除后已付保險金是否應全額返還
2020-11-26訂立保險合同主體的要求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