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傷害后放任不管致人死亡的處罰是什么?
根據刑法第234條、第238條、第247條、第248條、第289條、第292條、第333條規定,對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傷殘的,刑逼供或暴力取證致人傷殘的,虐待被監管人致人傷殘的,聚眾“砸搶”致人傷殘的,聚眾斗毆致人重傷的,非法組織或強迫他人出賣液造成傷害的,應以故意傷害罪論處。這些規定屬于擬制規定,而非注意規定。
(一)犯故意傷害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犯故意傷害罪,致人重傷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備注:符合正當防衛條件的,免刑。
故意傷害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并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故意傷害罪,其中,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自然人有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行為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二、與故意殺人罪的界限
就一般情況講,兩罪并不難區分,但在碰遇故意殺人未遂造成傷害或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兩種情況時,二罪易混淆。要把握二罪的主要區別在于行為人是否以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為故意內容。如果行為人無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而只有傷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即使客觀上行為導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以故意傷害罪致死認定;如果行為人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即使其行為沒有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也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司法實踐中,要認定行為人的故意內容是傷害還是殺人,應遵循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實,從行為人與被害人的關系,案件的起因、過程、結果、作案的手段、使用的工具、打擊的部位、強度、作案的時間、地點、環境條件、行為人作案前后的表現等方面入手,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故意傷害罪的認定應當區分于故意殺人罪,對于故意傷害后放任不管,屬于法律上認定的一定手段來導致人員死亡的,司法機關應當根據實際的犯罪事實現場勘查情況來進行認定,在犯罪證據確鑿的情況下可以對犯罪分子進行判決。
故意傷害重傷不賠償怎么判
故意傷害罪輕微傷如何判刑
故意傷害罪如何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委托合同誰承擔責任
2020-12-11嫖娼事后如何認定
2020-12-07子公司向母公司借款需要借款協議嗎
2021-03-08惡意轉移夫妻財產怎么分割財產
2020-11-10子女贈予父母的房產可以變更回來嗎
2020-11-30只領結婚證后就離婚能要求男方賠償嗎
2020-12-21同居關系財產分割等糾紛可起訴
2020-11-14團伙盜竊價值七萬如何量刑
2021-02-01掛靠企業違法的責任承擔
2020-12-10婚后簽署放棄產權的協議有效嗎
2021-03-14公司倒閉簽約新公司員工怎么賠償
2020-12-30人壽保險理賠所需哪些材料
2021-02-24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如何讓認定
2020-12-04飛機故障延誤賠償流程
2021-03-20保險公司的誠信原則有何特別之處
2021-03-22保險單車架號錯了理賠怎么進行
2021-02-21雇主責任保險有拒賠的情況
2020-11-08保險人的權利和義務
2021-01-31土地流轉合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23模擬拆遷是國家規定的嗎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