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歲殺人犯如何進行處理
故意殺人罪的刑事責任年齡是年滿14周歲,未滿14周歲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雖然不負刑事責任,但因為有了故意殺人的“案底”,無論在學習、工作和出國簽證方面都會受到影響,且這種影響是終身難以改變的。
未成年犯罪處理原則
一、從寬處理的原則
不滿十八歲是一個法定從寬處罰的情節。至于是從輕還是減輕以及從輕的幅度,則根據具體案件確定。根據這一原則,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原則上不應判處法定最高刑,在具體量刑時一般應將未成年人中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低齡犯罪者與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的高齡犯罪者區別開來,在同一年齡段內的犯罪,在決定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時,一般也要體現不同行為人年齡上的差別。只有這樣,才能完整地體現和實現我國刑法對未成年人犯罪從輕、減輕處罰的從寬原則。
二、不適用死刑的原則
死刑是一種最嚴厲的刑罰,它關系到犯罪人的生死存亡。不滿18周歲的人由于未成年,還處在生理與心理發育過程中,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都還比較弱,因此,尚未達到罪行極其嚴重、不堪改造的程度,故不宜適用死刑。
三、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原則
教育、感化、挽救原則要求司法人員在辦理未成人案件中要正確處理懲罰和教育的關系。要將教育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司法人員對未成人要堅持攻心為主,像父母對孩子、教師對學生一樣,針對其個人特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之認識到自已行為的危害性。
這一原則要求司法人員在處理未成人案件中既要注意查清事實,又要及時對未成人進行教育和感化。教育、感化在訴訟的各個階段都要受到重視,要正確處理查清事實與教育、感化的關系。查清事實是正確教育的基礎,事實不清,就無法以理服人,難以針對性的開展教育。但也不能專注于事實本身而忽視教育和感化。教育和感化是處理未成年人案件的重要原則。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感化要注意挖掘犯罪發生的深層次根源,剖析未成人犯罪的根本動因,對癥下藥,深入進行心理教育,使其真正認罪伏法,并能正確對待將要面臨的刑事處罰和履行。
貫徹教育、感化和挽救原則并不意味著對未成年人只重教育而忽視懲罰。未成年人犯罪同樣對社會造成了危害,對其依法予以處罰是正當的,也是必要的。忽視懲罰或不當的處罰難以使其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嚴重后果,對教育、感化方針的貫徹是不利的。但這種處罰要遵循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的方針,可罰可不罰的盡量不處罰。
四、分案處理的原則
分案處理是指對未成年人案件與成年人案件實行訴訟程序分離、分別關押、分別執行。
訴訟程序分離是指未成人與成年人共同犯罪或有牽連的案件,只要不妨礙訴訟,要分案處理。
分別關押是指對未成年適用拘留、逮捕等強制措施時,要將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分別關押看管。就這么個意思
分別執行是指對未成年人的已生效的判決、裁定的執行,要同成年人分開,不能放在同一場所,以防止成年罪犯對未成年罪犯產生不良影響。我國的司法實踐中,未成年罪犯的執行場所一般為少年犯管教所。
實際上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我國法律規定當中,雖然對于未成年人給予了相應的減免但并不意味著未成年人不需要承擔責任特別是未成年人殺人的行為已經可以說是非常嚴重的情況。建議家屬最好及時聯系律師爭取可以重新做人,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姻法司法解釋
2020-11-15房產抵押需要哪些材料
2020-11-08醫院發生火災怎么辦
2020-11-30交通事故中沒有足夠的搶救費用該怎么辦?
2021-01-26交通事故認定書怎么確定
2021-01-15遭遇第二次家暴怎么辦
2020-11-13代位繼承的取得要求是什么
2020-11-07交通事故全責無力賠償怎么處理
2020-11-17學生牙齒跌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5國有農場農用地征收如何補償
2021-03-20員工擅自離崗怎么處理
2020-12-04勞務外包的好處
2020-11-21口頭辭職合不合法
2020-11-09保險合同常識
2021-02-06車上人員險何時不賠償
2021-01-09韶關山洪致3人失蹤1人死亡,有沒有保障自然災害的保險
2021-03-23保險公司先行墊付流程
2021-01-31肇事司機拿了發票就能報保險嗎
2021-02-27按揭貸款需要交保險嗎
2021-01-19保險公司再保險都有哪些內容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