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不能申請證人回避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
另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之規定,民事訴訟中的回避制度適用于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九條規定,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因此,證人不適用回避制度,但是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是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二、證人的條件是什么
要成為訴訟中的證人,適格的條件有四個:
1、知道部分或全部案件情況。知道案情是指證人直接憑借自己的眼、耳、鼻舌等感覺器官感知案情的人,這里的感知是直接感知,而不是聽說,據說等的間接感知。
2、能正確表達意志。如生理、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做為證人,證人是就自己所了解的案件情況向法院進行相關陳述的人,因此,這就要求證人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以便真實、清晰地表達所感知的案件事實。
3、能正確認識作證的法律后果。
4、訴訟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
只要同時具備這四條,不論國籍、種族,性別,文化程度有何不同,均可成為民事訴訟中的證人,但是,在民事訴訟案件的審理中擔任法官、陪審員、鑒定人、法警、翻譯人員、律師,不能同時定為該案的證人,因為那樣便會造成角色沖突,不利于公正原則的實現,也不利于訴訟程序的維護,做為案件的當事人,與案件有直接的利害沖突,也不能做為證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王宜丹律師,河南洛陽人,河南良承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擅長處理合同糾紛、婚姻家事糾紛、追償權糾紛、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等各類民事糾紛案件,法律專業知識扎實,辦案經驗豐富。 本人執業以來,秉著“信譽為本”、“客戶至上”的執業精神,倡導“法理精神和服務創造價值”的理念,始終堅持“憲法法律至上、社會公平正義至上、當事人合法權益至上”的執業追求,在法學專業領域不斷學習,深入研究。力求以學者的嚴謹態度,專家的服務水準,為委托人提供優質高效、盡職盡責的法律服務!
同時履行抗辯權是形成權嗎
2020-11-18行政處罰多長時間向法院移交
2020-11-28著作權法中的延伸性集體管理是否合理
2021-02-28姥姥姥爺算法定監護人嗎
2020-12-19外嫁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哪些問題
2020-12-14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和經營權證不一致如何解決
2020-12-08房產證沒過戶可以直接辦不動產嗎
2021-03-10集資房轉讓時應注意什么
2021-02-18軟件偷偷打開攝像頭竊取用戶信息違法嗎
2020-11-22由家屬代簽解除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3-25勞務合同什么法律關系
2021-02-25調崗降薪合理嗎?
2021-01-26實習證明怎么開
2021-02-082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2-21猝死在不在意外險理賠范疇
2021-02-08代簽名人身保險合同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1-24企業財產保險費用如何計算
2021-02-23車險理賠的幾個認識誤區
2020-12-07投保欠費的理賠
2020-11-30人壽保險的種類及保險責任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