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意施惠人自己發生意外受損需要賠償嗎?
好意施惠行為是當事人之間無意設定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而由當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風尚實施的使另一方受恩惠的行為。該行為對好意施惠人不形成法定或者約定的義務,好意施惠人非因故意或重大過失無需對受惠人因好意施惠所引發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民法上的過失是指行為人對應負注意義務的疏忽和懈怠。判斷過失(過錯)程度主要是考量行為人的注意義務。民法理論上將注意義務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普通人的注意義務。該注意義務以一般人在通常情況下是否能夠注意為標準,一般人難以注意而沒有注意不能認定行為人存在過失;一般人能夠注意而沒有注意,行為人即存在過失,且為重大過失。
二是與處理自己事務為同一的注意義務。該注意義務以行為人處理自己事務所用的注意事項為標準,要求行為人在行為過程中要盡到與處理自己的事務一樣的同一注意義務,違反該注意義務稱具體輕過失,也即一般過失。
三是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該注意義務不以行為人的主觀意志為標準,而是以客觀上應否做到某一程度為標準,是特定人依其特定職業的要求所應負的注意義務,違反該注意義務為抽象輕過失,也即輕微過失。
二、法律依據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第157條 當事人對造成損害均無過錯,但一方是在為對方的利益或者共同的利益進行活動的過程中受到損害的,可以責令對方或者受益人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
2.《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二十四條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2009修正)
第一百零六條 【歸責原則】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三十二條 【公平責任】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
對于好意施惠行為的認定,應當根據法律上的規定來進行,在司法實踐中,出現好意施惠過程中施惠人自己發生意外受損或者對方受到傷害的行為都是不需要承擔賠償義務的,但如果雙方協商可以進行一定的賠償,法律上也是可以認可并執行的。
學生意外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社保意外死亡賠償標準是多少?
幼兒在幼兒園意外受傷如何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出租合同解除的情況
2020-12-03因疫情停薪合理嗎
2021-01-02如何證明欠條是威脅的
2020-12-19夫妻離婚了祖父母擁有對孩子的探視權嗎
2020-11-20對管轄異議二審裁定不服怎么辦
2020-12-01仲裁條款向第三人擴張與合同相對性的沖突是什么
2021-01-22進行虛假出資補足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1-03-23房產證影印件能做抵押物嗎
2020-11-21企業經營不善降薪是否違法
2020-11-30裝修工人失誤造成業主損失誰賠償
2021-01-24危房改造不批如何投訴
2021-01-28房產中介費支付可能引起的糾紛有哪些
2021-03-14哪些財產不可以做抵押物
2020-12-01勞動關系轉移證明
2021-01-17哪些情形勞動者解除事實勞動關系嗎
2021-03-22五一勞動節幾天三薪
2020-12-19勞動調解書有強制力嗎
2021-03-07產品責任險的賠償問題如何處理
2021-03-15車險續保押金是不是必須繳納
2021-03-19蘇州一保險合同格式條款被判無效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