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糾紛與合同詐騙怎么界別
1.看行為人有無履約能力。
履約能力指合同的當事人有按合同的規定履行合同義務的能力。如果行為人在簽訂合同時根本不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只有部分履行合同的能力,卻與一方或數方簽訂大大超過自己履約能力的合同,那么行為人簽訂合同的主觀目的往往是為了騙取對方財物。而合同糾紛的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一般都具有履約能力,即使在履約能力上有某種程度的欺詐,也是以具有大部分履約能力為前提條件的,只是對其履約能力有一些夸張而已。
判斷行為人有無履約能力,不能僅看簽約時行為人有無履行合同的客觀實際條件。有時行為人在簽約時不具有履行合同的條件,但在期內有一定的生產能力和經營收入,或者第三者提供幫助,能找到確實可靠的貨源或資源,同樣應認為具有履約能力。但是,這些因素必須是確實可靠的,而不是一種動搖不定的虛假的可能性。讓我們看一個騙取預付款的合同詐騙罪案例:被告人韓某1984年12月底,受開發總公司經理王某的委托,為該公司辦理業務,被告人韓某明知該公司?根本沒有鋼材卻對某市企業公司業務員張某謊稱可以為其提供鋼材,并與張簽訂了1份200噸鋼筋的供貨合同,騙取該企業公司預付貨款人民幣20萬元,從中提?出現金1.5萬元,據為已有4。這個案例中的謊稱許諾就是一種動搖不定的虛假的可能性。
2.看行為人有無履約行為。
合同雙方都是通過履行各自的義務,去行使各自的權利,以實現各自的經濟目的。如果不履行自己的義務,而只想行使自己的權利,從而獲得某種利益,那么這種利益的獲得就是不正當的。合同詐騙罪的行為人在簽訂合同時就沒有履行合同的誠意,行為人利用欺騙手段騙取對方信任簽訂合同后,他的精力就用在怎么樣把合同、預付款或合同標的物騙到手,一般不去為履行合同作努力,即使有一些履行合同的行為,也不過是為了掩人耳目,決不是誠心誠意地按合同規定完全徹底地履行合同,履行一小部分合同的目的是為騙更大的錢財作掩護。而合同糾紛的當事人在簽訂合同后,一般都是積極認真地去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即使在簽訂合同時有某種程度的夸大其履約能力的欺詐行為,但在合同簽訂后,往往是想方設法,盡各種努力去履行所簽合同。即使作了種種努力仍不能履行合同,這也不是行為人的本意,行為人是想通過履行合同來達到一定的經濟目的,決不是想非法占有對方財物。
綜合上面的介紹,合同糾紛與合同詐騙的界別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紹后,對于夫妻雙方如何約定財產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還有關于這方面的法律問題,請咨詢律霸網律師,他們會為你進行專業的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開庭后的程序
2021-03-19合同違約如何賠償
2021-02-07律師介入政府征收補償工作的重要意義
2020-12-15保證金的擔保形式有哪些
2020-11-22剝奪政治權利作為一種附加刑主要包括哪些
2021-03-11如何區分夫妻共同債務和夫妻個人債務
2020-12-21二審案件能否申請回避
2020-12-18交通事故法醫鑒定的申請與注意事項
2021-01-04房產確權后可以變更嗎
2020-12-19政府部門可以做抵押權人嗎
2021-02-07免責合同或格式條款是否有效
2020-12-14房產放棄贈與公證了沒過戶能反悔嗎
2020-11-20丈夫去世公公的遺產可否繼承
2021-03-06按份共有房產證如何辦理贈與手續
2021-01-07工費必須繳納嗎
2021-02-13實習期企業解聘員工怎么補償
2020-12-24拖欠工資如何認定為債務
2021-03-23勞動爭議案中的管轄法院是如何確定的
2021-01-27涉外勞動爭議管轄
2021-03-16投資理財保險的適用人群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