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的非法利益與生產偽劣產品罪如何區分
獲取非法利益數額巨大是本罪的構成要件之一,有人認為非法利益就是經營數額、銷售數額,銷售多少就是非法獲利多少。、非法獲利不同于經營數額和銷售數額。我國《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中有這樣幾個概念:銷售數額、經營數額、非法利益、違法所得。本罪所指非法利益不是經營數額或銷售數額。經營數額包括經營范圍內的所有已購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生產設備等的價值總和。
銷售數額是指將產品出售后應得的價款總額,包括成本在內。而非法獲利和違法所得,在生產型企業中,是指銷售金額扣除成本和已繳稅款等必要費用后的純利潤額,在服務型企業中,是所收服務費扣除員工工資等必要成本費用和已繳稅款后的純利潤額。但本罪的非法利益不是僅指行為人的個人最后法所得。在行為人自己獨營的情形下,企業非法所得即為行為人獲取的非法利益;在非獨營的情形下,將行為人個人的非法所得加上歸他人所得的非法所得即行為人整個經營活動的非法利益。那種主張僅僅以行為人最后的個人非法所得作為“非法利益”計算依據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非法經營罪與生產偽劣產品罪的區分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違反各類產品質量管理法規和工商行政管理法規,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是不合格的冒充合格的行為。
1、犯罪對象的區分: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僅限于商品,非法經營罪還包括公文證明文件。偽劣商品指《刑法》140條明確規定的“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行為”,其他的如《產品質量法》偽造產地或冒用他人廠名地址,偽造或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的商品均非所述所稱偽劣商品,而非法經營對象則不同,參見前述。
2、行為方式不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行為人經營對象是不符合資量標準產品。非法經營則是越權經營,未經許可經營專賣或其他限制商品。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違反各類產品質量管理法規和工商行政管理法規,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是不合格的冒充合格的行為。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后財產公證的程序是怎樣進行的
2021-02-20公安刑事賠償范圍是什么
2021-03-24未進行公證的婚前房產離婚后歸誰
2021-02-13違禁品或危險物品的攜帶禁止規定是什么
2020-12-04獲得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需要履行什么手續
2020-11-17跟蹤債務人犯法嗎
2020-11-11交通事故受害人的誤工費的賠償
2021-03-09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09確認勞動關系糾紛能否主張賠償
2021-02-20哪些情形下不適用繼續履行
2021-03-17什么是擔保合同中人的擔保
2021-03-12房產中介欺詐行為如何應對
2021-03-17如何設立房屋中介機構
2021-01-31被辭退還扣工資嗎
2020-11-29交通意外險理賠會賠多少
2020-11-16應該找誰賠付房屋意外受到的損失
2021-03-05人身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2法律對人身保險的投保人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24如實告知義務對保險合同效力的影響
2020-11-22哪些情況下不能保險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