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詐騙罪是否終止民事訴訟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法院受理合同民事糾紛案件時,如果發現合同糾紛涉及到合同詐騙罪的,應該將案件移送到公安機關,退還案件受理費,撤案處理而不是終止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十一條?人民法院作為經濟糾紛受理的案件,經審理認為不屬經濟糾紛案件而有經濟犯罪嫌疑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
第十二條?人民法院已立案審理的經濟糾紛案件,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認為有經濟犯罪嫌疑,并說明理由附有關材料函告受理該案的人民法院的,有關人民法院應當認真審查。經過審查,認為確有經濟犯罪嫌疑的,應當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并書面通知當事人,退還案件受理費;如認為確屬經濟糾紛案件的,應當依法繼續審理,并將結果函告有關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
二、合同詐騙罪中實際履行行為的認定
在市場經濟中,履約能力的有無及大小,受各種主觀與客觀因素的制約,具有可變性。沒有履約能力與他人簽訂合同,未必就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有履約能力與他人簽訂合同,也不能完全排除行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有的行為人在簽訂合同時沒有履約能力,但其在合同簽訂后可以通過努力爭取到履約的條件。對于這樣的行為人,只要其在合同簽訂后有為履約積極努力的行為,就不應認定為合同詐騙罪;反之,有的行為人在簽訂合同時雖然無非法占有的目的,但在合同簽訂后由于情況變化,履約無望,進而產生非法占有的目的,同樣可以構成合同詐騙罪。
行為人的履約能力可分為完全履約能力、部分履約能力和無履約能力三種情形,應分別不同情況加以認定:
(1)有完全履約能力,但行為人只履行一部分,如果其不完全履行的目的旨在毀約或避免自身損失或由不可避免之客觀原因造成,應認定為民事欺詐行為;如果其部分履行意在誘使相對人繼續履行,從而占有對方財物,應認定為合同詐騙行為;
(2)有完全履約能力,但行為人自始至終無任何履約行為,而以欺騙手段讓對方當事人單方履行合同,占有對方財物,應認定為合同詐騙行為;
(3)有部分履約能力,同時亦有積極的履約行為,即使最后合同未能完全履行或完全未履行,一般應認定為民事欺詐行為。但是,如果行為人的履約行為本意不在承擔合同義務而在于誘使相對人繼續履行合同,從而占有對方財物,應認定為合同詐騙行為;
(4)簽訂合同時無履約能力,但事后經過各種努力具備了履約能力,并且有積極的履約行為,則無論合同最后是否得以完全履行,均只構成民事欺詐;
(5)簽訂合同時無履約能力,之后仍無此種能力而依然蒙蔽對方,占有對方財物的,應認定為合同詐騙行為;
(6)有部分履約能力,但行為人自始至終無任何履約行為,而以欺騙手段讓對方當事人單方履行合同,占有對方財物,應認定為合同詐騙行為。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法院受理合同民事糾紛案件時,如果發現合同糾紛涉及到合同詐騙罪的,應該將案件移送到公安機關,退還案件受理費,撤案處理而不是終止訴訟。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讀者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位合同終止醫療有效期多久
2021-03-12二手房交易中陰陽合同的效力
2021-02-11給他人起外號侵犯人格權益嗎
2020-12-02交通違章一般多久之內處理
2021-02-08離婚女方要孩子需滿足什么條件
2021-02-21雇傭算承包關系嗎
2020-12-09手寫的紙質版離婚協議書有效嗎
2020-12-05在學校被傳染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17房產保全取消多久能過戶
2020-12-07個人轉讓住房是否繳納土地增值稅
2021-02-08母子公司間派遣員工,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0-11-08沒有補償的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0-11-22雇傭關系能申請工傷嗎
2021-01-09申請在家辦公工資怎么算
2021-02-24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舉證責任(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
2021-03-01臨時工沒簽合同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6法院可以強制執行人壽保險保費嗎
2021-01-02適用保險合同解釋原則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4失火引起的財產損失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8保險公司如何認定死亡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