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規定了法定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集中情形,在此種情況下,犯罪分子本來是構成犯罪的,但是法律規定不追究其刑事責任,即法定無罪,那么法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有哪些?律霸小編整理了相關內容,詳情請看下文。
刑事訴訟法第15條確立了具有法定情形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原則。具體說來,法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主要有: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根據刑法不認為是犯罪的。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刑法規定了對于刑事犯罪的追訴期限: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5年;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經過10年;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20年。超過上述法定追訴時效的,一般不再追究刑事責任。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在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決定特赦。這種特赦命令具有終止刑事追究的法律效力。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告訴才處理的案件以被害人提出告訴為前提。被害人沒有提出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對這類案件的追究就失去了法律基礎。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刑法實行罪責自負、反對株連的原則,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追究刑事責任已經沒有意義,因此不予追究。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對于上述法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規定了不同的處理方式。具體說來,在立案階段,人民法院發現自訴案件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應當不予受理。公訴案件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應作出不立案的決定。在偵查階段,偵查機關遇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應當撤銷案件。在審查起訴階段,人民檢察院遇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應作出不起訴的決定。在審判階段,對于上述第一種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以判決宣告無罪。對于其他幾種情形,一般應以裁定終止審理。不過,根據已經查明的案件事實和認定的證據材料,能夠確認已經死亡的被告人無罪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刑事訴訟中法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幾種情形,在刑事訴訟活動中,遇到上述情況,應當免于追究刑事責任,不同階段怎么處理在上文都有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瀏覽!
刑事訴訟中偵查羈押期限是多久?
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有哪些?
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由誰承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勝訴怎么索賠
2020-12-27職業病診斷鑒定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07民法典草案是否擴大遺囑扶養協議范圍
2021-01-08股權轉讓怎么合法轉讓
2021-03-03公司什么情形下可以回購公司股權
2021-03-19中華老字號被人搶先注冊怎么辦
2020-12-16專利申請復審費可以減免嗎
2021-03-14發生交通事故后如何進行傷殘鑒定
2020-12-25離婚后如何強制執行探望權
2021-03-10收買被拐賣婦女兒童罪量刑
2020-11-16怎么舉報強制拆遷
2021-02-12離婚共同債務是否繳納訴訟費
2021-01-27夫妻一方與小三約定分手費,另一方可以主張返還嗎
2021-01-15可變更合同的前提有什么
2021-01-01法定繼承人的兄弟姐妹之間如何繼承遺產
2020-12-22買房定金是否能退回
2020-12-24房地產買賣居間協議
2021-03-11終止勞動合同是否可以要求賠償
2021-03-16離職補償金的補償月份怎么計算
2020-11-19勞動仲裁申請書格式是怎樣的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