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法制史的發展過程,到唐代已經有較為完善的類似再審的制度,這些制度的實施有效的較的減少了冤假錯案的發生。這些制度發展到現在,形成了刑事訴訟法的再審程序,只有滿足一定的條件的那件情形才會進行再審程序,你是否知道刑事訴訟法的再審的條件是什么?
一、什么是刑事訴訟的再審程序?
刑事再審程序,又稱刑事審判監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發現在認定事實或者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依法提起并對案件進行重新審理的訴訟程序。
二、刑事訴訟再審的條件是什么?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同時,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發現已經生效的判決確有錯誤的時候,也可以啟動再審程序。
1、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的申訴需滿足以下條件: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的申訴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判:
(一)有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的;
(二)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或者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的;
(三)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四)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的時候,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2、各級法院、檢察院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條件: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在認定事實上或者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必須提交審判委員會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重新審理,對于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根據以上信息我們可以看出,刑事訴訟法的再審也即審判程序的監督,根據我國刑事法律的相關規定,案件的利害關系人在發現有新證據,或者發現審判程序有誤的可以提出申訴;各司法機關在發現有需要進行重審的情形的,也是可以提出申訴的。
2020最新刑事訴訟法全文
最新2020年刑事訴訟法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改制流程有哪些
2021-03-01年薪是勞動爭議糾紛范疇嗎
2021-01-20上傳翻唱歌曲算侵權嗎
2021-01-25著作權怎么申請
2020-11-22監外執行的條件是什么
2020-11-29拆遷安置房的贈與協議有效嗎
2021-01-24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可以被繼承
2020-12-07離婚賠償的條件與程序
2021-03-07判決生效后還能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0-12-16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有哪幾大注意事項
2020-12-07買二手房中介起什么作用
2021-03-09關于不辭而別員工的處理建議
2021-02-05勞動合同續簽申請書模板是什么
2020-12-10競業限制期間可否申請專利
2020-12-30合同中止履行是否變更合同
2021-02-11寒暑假勞動關系如何認定
2020-12-09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有哪些形式
2021-01-01交通肇事跑路保險能賠嗎
2020-12-29交強險十級傷殘保險公司能陪多少錢
2021-01-25特殊家財險的一個經典案例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