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抗訴庭審的程序是怎樣的?
刑事抗訴庭審的程序首先需要確定合議庭的組成人員;將再審決定書申訴書副本至遲在開庭三十日前,重大、疑難案件至遲在開庭六十日前送達同級人民檢察院并通知其查閱案卷和準備出庭;將再審決定書或抗訴書副本至遲在開庭三十日以前送達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告知其可以委托辯護人或者依法為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擔任辯護人。
刑事公訴案件由人民檢察院代表國家提起訴訟,人民檢察院對法院判決可以提出刑事抗訴。
二、人民法院在開庭審理前應當進行的工作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再審案件開庭審理程序的具體規定,刑事抗訴案件庭審程序按以下規定執行:
第九條 人民法院在開庭審理前,應當進行下列工作:
(一)確定合議庭的組成人員;
(二)將再審決定書申訴書副本至遲在開庭三十日前,重大、疑難案件至遲在開庭六十日前送達同級人民檢察院并通知其查閱案卷和準備出庭;
(三)將再審決定書或抗訴書副本至遲在開庭三十日以前送達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告知其可以委托辯護人或者依法為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擔任辯護人;
(四)至遲在開庭十五日前,重大、疑難案件至遲在開庭六十日前,通知辯護人查閱案卷和準備出庭;
(五)將開庭的時間、地點在開庭七日以前通知人民檢察院;
(六)傳喚當事人,通知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傳票和通知書至遲在開庭七日以前送達;
(七)公開審判的案件,在開庭七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第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再審案件,對人民檢察院接到出庭通知后未出庭的,應當裁定按人民檢察院撤回抗訴處理,并通知訴訟參與人。
第十一條 人民法院決定再審或者受理抗訴書后,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正在服刑的,人民法院依據再審決定書或者抗訴書及提押票等文書辦理提押;
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在押,再審可能改判宣告無罪的,人民法院裁定中止執行原裁決后,可以取保候審;
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不在押,確有必要采取強制措施并符合法律規定采取強制措施條件的,人民法院裁定中止執行原裁決后,依法采取強制措施。
第十二條 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收到再審決定書或者抗訴書后下落不明或者收到抗訴書后未到庭的,人民法院應當中止審理;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到案后,恢復審理;如果超過二年仍查無下落的,應當裁定終止審理。
第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三十日前通知人民檢察院、當事人或者辯護人查閱、復制雙方提交的新證據目錄及新證據復印件、照片。
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十五日前通知控辯雙方查閱、復制人民法院調取的新證據目錄及新證據復印件、照片等證據。
第十四條 控辯雙方收到再審決定書或抗訴書后,人民法院通知開庭之日前,可以提交新的證據。開庭后,除對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有利的外,人民法院不再接納新證據。
第十五條 開庭審理前,合議庭應當核實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何時因何案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判,在服刑中有無重新犯罪,有無減刑、假釋,何時刑滿釋放等情形。
第十六條 開庭審理前,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到達開庭地點后,合議庭應當查明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基本情況,告知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享有辯護權和最后陳述權,制作筆錄后,分別由該合議庭成員和書記員簽名。
第十七條 開庭審理時,審判長宣布合議庭組成人員及書記員,公訴人、辯護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的名單,并告知當事人、法定代理人享有申請回避的權利。
第十八條 人民法院決定再審的,由合議庭組成人員宣讀再審決定書。
根據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進行再審的,由公訴人宣讀抗訴書。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提出申訴的由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及其辯護人陳述申訴理由。
第十九條 在審判長主持下,控辯雙方應就案件的事實、證據和適用法律等問題分別進行陳述。合議庭對控辯雙方無爭議和有爭議的事實、證據及適用法律問題進行歸納,予以確認。
第二十條 在審判長主持下,就控辯雙方有爭議的問題,進行法庭調查和辯論。
第二十一條 在審判長主持下,控辯雙方對提出的新證據或者有異議的原審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進行質證。
第二十二條 進入辯論階段,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提出申訴的,先由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及其辯護人發表辯護意見,然后由公訴人發言,被害人及其代理人發言。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提出申訴的,先由被害人及其代理人發言,公訴人發言,然后由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及其辯護人發表辯護意見。
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先由公訴人發言,被害人及其代理人發言,然后由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及其辯護人發表辯護意見。
既有申訴又有抗訴的,先由公訴人發言,后由申訴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發言或者發表辯護意見,然后由對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或辯護人發言或者發表辯護意見。
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經審判長許可,可以互相辯論。
第二十三條 合議庭根據控辯雙方舉證、質證和辯論情況,可以當庭宣布認證結果。
第二十四條 再審改判宣告無罪并依法享有申請國家賠償權利的當事人,宣判時合議庭應當告知其該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后即有申請國家賠償的權利。
民事主體若是不服從人民法院,或者是人民檢察院的審判,那么可以在拿到判決書之后,向同級的檢察院提出抗訴的請求。提出抗訴并被受理之后,司法機關必須按照既定的流程進行,若是審理違反了程序的規定,那么抗訴審理結果也無效。
檢察院抗訴的理由都有哪些
民事訴訟中抗訴程序是怎樣的?
抗訴案件的辦案時限有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責任年齡
2021-01-09侵犯哪些人格權利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2021-01-25專利初步審查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14死刑有哪些情況下可判處死緩
2021-02-25信用卡違約金按天算嗎
2021-01-03二手房過戶后抵押擔保需要多久
2021-01-28房地產開發中行政規劃的風險應當由誰承擔
2020-12-11解除勞動合同最多賠償多少個月
2021-03-03什么類型用工可以簽勞務合同
2021-02-08建筑公司可以將勞務分包給無資質的個人嗎
2021-03-11什么是人壽保險,投保壽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2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的范圍
2020-12-21保險與法:車輛定損誰說了算
2020-11-17保險公司違規理賠怎么處理
2021-01-16保險利益與投保有什么關系嗎?
2021-01-12法律對交強險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16旅行社責任保險主要功能
2021-01-03淺議損失補償原則在人身保險中的運用
2021-02-27印刷品加工承包合同的范本內容
2021-01-13農村對預留機動地的處理辦法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