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善于準確歸納并找出辯護的法定理由。
我國《律師法》第二十八條規(guī)定:“律師擔任刑事案件辯護人的,應當根據(jù)事實和法律,提出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quán)益”。《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也作了內(nèi)容相同的規(guī)定,只不過是該規(guī)定不僅對律師適用,對非律師的其他辯護人也同樣適用。對于律師辯護的法定理由,我歸納出以下四類。
1、無罪或不負刑事責任辯護的法定理由。在我國《刑法》和《刑事訴訟法》中,可作“無罪辯護”或不負刑事責任辯護的情形大致有三種:一是刑法不認為犯罪的,如《刑法》第三條法無明文不為罪,《刑法》第十三條 “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為罪,《刑法》第十六條“不可抗力”或“不能預見”原因造成的危害行為不為罪;《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第(三)項“證據(jù)不足”的無罪推定;二是刑法規(guī)定不負刑事責任的,如《刑法》第十六條年齡方面未滿十四周歲的人犯罪的不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未滿十六周歲的除犯故意殺人、故意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毒、放火、爆炸、投毒等八項罪名以外的不負刑事責任,《刑法》第十八條精神方面完全性精神病人犯罪或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不正常時犯罪的不負刑事責任,《刑法》第二十條正當防衛(wèi)不負刑事責任,《刑法》第二十一條緊急避險不負刑事責任;三是刑法不予追究的,如《刑法》第八十七條規(guī)定已過追訴時效的不再追究,《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第(四)項規(guī)定自訴案件受害人不起訴或撤回起訴的,不予追究。
2、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辯護的法定理由。在犯罪主體刑事責任能力方面的有:年齡方面已滿十四周歲未滿十八歲的,精神方面間歇性精神病人,生理方面又聾又啞的人、盲人等;在主觀方面惡性程度較小的有:防衛(wèi)過當、緊急避險過當、預備犯、未遂犯、中止犯等;在犯罪作用方面較小的有:從犯、脅從犯;在犯罪后將功折罪的表現(xiàn)有:自首、立功等。此外,還有一些特殊規(guī)定,例如,《刑法》第十條規(guī)定在國外受過刑罰的可以免除或減輕處罰;《刑法》第三十七條規(guī)定犯罪情節(jié)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除處罰;《刑法》第四十九條規(guī)定犯罪時未滿十八周歲的人或?qū)徟袝r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等。
3、罪輕辯護的法定理由。通過此罪與彼罪之辯改變定性,將重罪辯成輕罪,最終提出罪輕辯護觀點。主要有:
一是主觀上的重罪變輕罪,如將故意殺人罪辯成過失殺人罪:
二是單一主體上的重罪變輕罪,如公職人員的貪污罪辯成非公職人員的職務侵占罪;
三是單一主體變成雙重主體,例如將自然人犯罪辯成單位犯罪,我國對單位犯罪的處罰是對單位適用財產(chǎn)刑,對自然人則刑減一等,特別是沒有死刑;
四是時間差上的罪輕,《刑法》第十二條規(guī)定,以修訂后的《刑法》實施日1997年10月1日為界,在此前所犯罪行,按從舊兼從輕原則處理;
五是多人犯罪中的罪輕,如前所述共同犯罪或犯罪集團中的從犯、脅從犯;
六是多罪中的罪輕,根據(jù)數(shù)罪并罰原理,將數(shù)罪辯成一罪,以達到罪輕而從輕、減輕處罰的目的。
4、注重抗辯從重處罰的理由。我國《刑法》明文規(guī)定應當從重處罰的情形有:《刑法》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的“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教唆犯,《刑法》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規(guī)定的累犯。實踐中公訴人要求酌定從重處罰的還有:
(1)犯罪集團中的首要分子相對于主犯,
(2)教唆犯相對于被教唆犯,
(3)慣犯相對于偶犯,
(4)受過刑事處罰的人重新犯罪(又不構(gòu)成累犯)相對于初犯,
(5)拒不如實坦白供述罪行的,
(6)拒不退贓或拒不交代贓款去向的。
(二)、不要忽視對被告有利的酌定情節(jié)。
相對于法定情節(jié)而言,酌定情節(jié)指的是法律沒有明文規(guī)定,但依法學理論和司法實踐,可以酌情考慮對被告人從輕或減輕處罰的情節(jié)。
隨著公訴人隊伍素質(zhì)的普遍提高,起訴書和公訴詞的水平越來越高,有人甚至贊揚它是向罪犯宣戰(zhàn)的檄文。對一些可以或應當從輕、減輕被告處罰的法定情節(jié),如年齡未滿十八周歲、從犯、立功等,起訴書和公訴詞一般都能客觀認定,公訴人還利用法庭辯論階段先于律師發(fā)言的機會率先向法院提出,大有不讓律師獨做“好人”的趨勢。很多律師越來越感到有利于被告的法定情節(jié)都讓公訴人先說了,除了在法庭上向公訴人“致謝”外,沒有留下什么可讓律師的了。我則不以為然,我認為遇到上述情況時,可以在簡單表達認同公訴人(但千萬不可講向公訴人“致謝”的話)發(fā)表的有利于被告的法定情節(jié)的基礎上,騰出更多辯護時間和篇幅多說有利于被告的酌定情節(jié)。下面,我簡單羅列一下辯護中常作辯題的酌定情節(jié),并借助法院已公開的湛江特大走私受賄案判決的先例,加以說明。
1、性質(zhì)上的酌定情節(jié)。從法理上講,相對于直接故意的間接故意,相對于積極作為的消極不作為,都是司法實踐中經(jīng)常考慮的從輕處罰酌定情節(jié)。例如,司法實踐中同是受賄罪,對被動收賄者的處罰往往輕于主動索賄者,間接故意殺人的處罰也輕于直接故意殺人。
2、主觀惡性程度的酌定情節(jié)。民事糾紛引出的刑事犯罪相對于偶發(fā)的刑事犯罪,突發(fā)性犯罪相對于預謀性犯罪,出于義憤的犯罪相對于無緣無故的犯罪,處罰都輕重有別。
3、犯罪后因交代罪行或退贓而形成的酌定情節(jié)。
4、犯罪次數(shù)上的酌定情節(jié)。相對于慣犯的偶犯,相對于累犯的初犯,都是從輕處罰的酌定情節(jié)。
5、實得利益方面的酌定情節(jié)。
6、量刑平衡方面的酌定情節(jié)。
我國黽未實施判例法,但法院往往都要考慮上級法院和本院對同類案件的量刑,還要考慮同案各被告如何拉開檔次的問題。我們評價法院的判決實際上將主犯分成“嚴重的主犯”、“一般的主犯”、“次要的主犯”等三種情形,量刑拉開了檔次。其他案件對從犯按排名順序拉開量刑檔次,也不在少數(shù),實際上是將從犯分成了“嚴重的從犯”“一般的從犯”“次要的從犯”等多種情形。這也是刑事案件中,為何常出現(xiàn)主犯之間量刑不同、從犯之間量刑也不同的原因。
7、可免牢獄之苦的酌定情節(jié)。只要被告不會繼續(xù)發(fā)生危害社會的行為,對于量刑時可判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辯護律師可建議法院判緩刑;對于《刑法》分則條款有管制刑的,辯護律師可建議法院判管制刑。
除上所述外,我國《刑法》第六十三條還規(guī)定“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guī)定的減輕處罰情節(jié),但是根據(jù)案件的特殊情況,經(jīng)最高人民法院核準,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這一規(guī)定在司法實踐中雖不常用,但辯護律師仍不可忽視。
(三)、要敢辯、善辯和明辯。
敢辯與善辯、明辯并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敢辯而不善辯,就會造成辯護可聽不可取;善辯而不敢辯,人們聽來會感覺辯護觀點圓滑有余,份量不足;善辯而不明辯,其辯護結(jié)果則讓人不知所言何意,所指何物。若把敢辯、善辯、明辯結(jié)合在一起,則會讓人感知你的辯護既有獨立見解,又言詞得體,更是目標明確。據(jù)我所知,當事人對辯護律師最有意見的是不敢辯,最抱怨的是不明辯,最挑剔的則是不善辯。
先談敢辯。所謂敢辯,就是敢于講出或?qū)懗鲛q護律師與眾不同并與控方分歧很大的獨立見解。把死罪辯成無罪,把重罪辯成輕罪,把同行公認為沒有辦法辯的案件辯得頭頭是道,這都是敢辯的表現(xiàn)。
再談談善辯問題。??吹綄徟虚L在法庭上這樣打斷或制止律師的發(fā)言:“請辯護人注意不要重復”或“請辯護人注意表達方式”等等,個別的出現(xiàn)過法官、公訴人、辯護律師在法庭上為辯論是否恰當而發(fā)生爭執(zhí)的現(xiàn)象。
《刑法》上有的條文從輕、減輕、免除處罰或三者兼而有之,或三者僅有其一二,但立法表述在順序上有講究的,我們就應考慮相應的辯護意見。例如《刑法》第十條規(guī)定在中國領域外犯罪的,“在外國已經(jīng)受過刑罪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這里“免除處罰”擺在“減輕處罰”之前,律師為此類被告辯護,就可提出請求法院優(yōu)先考慮“免除處罰?!?/p>
《刑法》上有的條文在從輕、減輕、免除處罰方面,用的是“可以”或“應當”,律師對于是“應當”而非“可以”的,就應當明確指出,以期判決對被告有利。
(四)、律師辯護應尊重委托人或被告意見。
違背被告意志辯護常見的情況有:被告要求作無罪辯護,而辯護人堅持作有罪但罪輕的辯護;被告要求作改變定性之辯,而辯護人堅持按起訴之罪作罪輕之辯。
在某些律師看來,律師的辯護地位是獨立的,可以不受被告或委托人意志約束。我認為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因為律師的辯護權(quán)產(chǎn)生于被告或被告近親屬之委托(最終得到被告確認),而《律師法》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委托人可以拒絕律師為其繼續(xù)辯護,也可以另行委托律師擔任辯護”,但“律師接受委托后,無正當理由的,不得拒絕辯護”;《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九條規(guī)定“在審判過程中,被告可以拒絕辯護人繼續(xù)為他辯護,也可以另行委托辯護人辯護”。這就表明,律師要拒絕為被告辯護必須要有“正當理由”,而委托人或被告拒絕律師辯護并不需要“正當理由”,委托人或被告有權(quán)以律師辯護不符合本人意志為由拒絕律師辯護。當委托人或被告拒絕律師辯護時,律師的辯護權(quán)即告終止,所以律師的辯護地位并非獨立。
以我體會,律師為被告辯護,應先征詢被告意見,或?qū)⒙蓭煹霓q護思路與被告溝通商量,達成共識;律師在開庭前,應擬出辯護詞初稿征求被告及委托人的意見,在法庭調(diào)查質(zhì)證后對辯護詞作重大改變的,應再次交被告確認后方可呈送法院。
至于偶爾遇到被告與律師辯護意見不一的問題,我認為只要充分與被告溝通,絕大多數(shù)被告都會接受律師的辯護意見,或經(jīng)反復溝通形成共識。若律師與被告對辯護意見有原則分歧,雖經(jīng)溝通無法形成共識,則可建議被告另行委托辯護人,切不可在法庭上強行發(fā)表被告不能接受的辯護意見,否則被告在法庭上向?qū)徟虚L表明不同意乃至堅決反對律師辯護意見,甚至當庭拒絕律師辯護,對律師執(zhí)業(yè)聲譽也是有害無益的。
綜合上面所說的,辯護是被告所擁有的權(quán)利,而對于律師在為當事人辯護的時候就要懂得如何運用辯護的技巧,盡最大的可能找到合法的證據(jù)來保護當事人的利益,但前提證據(jù)是必須要合理,合法,這樣做出來的辯護才能得到法院的認可。
什么情況下可以拒絕辯護?
刑事案件怎樣請律師做辯護人
受賄罪辯護有什么技巧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丁旭峰律師,河南駐馬店人,中共黨員,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會員、常州律師協(xié)會會員,江蘇鼎國律師事務所律師。中國黨員,畢業(yè)于鄭州大學、廣西師范大學,擁有本科法律文憑和法學碩士學位文憑,具有高校教師資格證書,有著二十余年的豐富法學教學經(jīng)驗和深厚法學理論功底,對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勞動關系管理、合同關系、家庭婚姻、知識產(chǎn)權(quán)、民間借貸等有獨特的見解和豐富的實務處理經(jīng)驗。業(yè)務領域:企業(yè)法律顧問、合同糾紛、知識產(chǎn)權(quán)、人身損害、債權(quán)債務、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刑事辯護。聯(lián)系電話:15961442562;QQ:649205185;微信:15961442562;郵箱:649205185@qq.com
協(xié)議收購的程序是如何的
2021-01-15股份有限公司的經(jīng)理具有何種職權(quán)
2020-12-21外商投資法中的13條稱的特殊經(jīng)濟區(qū)域是什么
2021-03-07網(wǎng)貸下架造成逾期怎么辦
2020-12-25怎么樣才能保護老字號
2020-12-02滯納金最多可以收多少
2021-02-05子女的撫養(yǎng)權(quán)爭取方法
2020-12-28入職材料補齊提交哪些材料
2021-01-29農(nóng)民工意外死亡最少獲賠額為多少?
2021-02-26勞動者加班的不同薪酬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05什么情況下勞動仲裁支持經(jīng)濟補償金
2020-11-21什么是傷殘鑒定費
2021-03-15保險合同內(nèi)容有哪些方面的變更
2021-02-24這不是無效保險合同
2020-11-11保險標的轉(zhuǎn)讓未通知保險公司的理賠
2021-01-04我國保險市場上的經(jīng)營主體有哪些?
2020-12-19太平洋保險交滿能解除合同嗎
2021-03-10購買車險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16保險公司賠償?shù)臅r限是什么
2021-02-14互聯(lián)網(wǎng)保險渠道分類是怎樣的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