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程序辯護
第六條對于偵查機關違反法定的偵查程序取得的證據,符合本指引所列舉的應當排除情形的,辯護律師應建議法庭不作為定的根據。
第七條對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物證、書證,辯護律師應建議法庭不作為定案的根據;
(一)物證、書證的來源不明的;
(二)勘驗檢查筆錄或搜查筆錄有關物證、書證的記載與物證、書證本身不一致的;
(三)書證被更改過或有更改跡象的;
(四)原物的照片、錄像不能反映原物的外形和特征的;
(五)書證復制件不能反映書證原件內容的。
第八條對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證人證言,辯護律師應建議法庭不作為定案的根據:
(一)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所作的證言;
(二)證人基于主觀意見和推測而作的證言;
(三)證人證言前后矛盾的;
(四)對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的證人提供書面證言,證人經依法傳喚未出庭作證的;
(五)書面證言存在重大、顯著疑點的;
(六)通過刑訊、威脅、引誘、欺騙等方法獲取的;
(七)違反詢問應當個別進行的規定獲取的;
(八)未經證人本人核對并簽名、蓋章和按指印的;
(九)違反回避的規定獲取的;
(十)對于聾啞人或者不通曉當地通用語言、文字的少數民族、外國人的詢問,應當提供翻譯而未提供的;
(十一)詢問人員、翻譯人員沒有在筆錄上簽名的;
(十二)詢問證人不是由偵查人員進行的;
(十三)只有一名偵查人員訊問獲取的或者訊問不是由偵查人員進行的;
(十四)其他違反法定程序取得的。
上述規定,適用于被害人陳述。
第九條對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告人供述,辯護律師應建議法庭不作為定案的根據:、
(一)以刑訊逼供、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方法獲取的;
(二)供述內容前后矛盾且矛盾無法排除的;
(三)未經被告人核對并簽名、蓋章和按手印的;
(四)對于聾啞人、不通曉當地通用語言、文字的少數民族、外國人的訊問,應當提供翻譯未提供的;
(五)違反回避的規定獲取的;
(六)其他違反法定程序取得的。
第十條對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辨認結論,辯護律師應建議法庭不作為定案的根據:
(一)辨認不是在偵查人員主持下進行的;
(二)辨認前使辨認人見到辨認對象的;
(三)辨認活動沒有個別進行的;
(四)供辨認的被辨認對象(尸體、場所等特定辨認對象除外)不具有類似的特征或者未達到法定數量的;
(五)在辨認時,偵查人員向辨認人做過暗示或者有指認嫌疑的。
第十一條對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鑒定結論,辯護律師應建議法庭不作為定案的根據:
(一)鑒定機構不具備法定的資格和條件,或者鑒定事項超出鑒定機構的項目范圍或者鑒定能力的;
(二)鑒定人不符合法定的資格和條件的;
(三)鑒定人違反回避規定的;
(四)鑒定程序、方法有缺陷的;
(五)鑒定意見與證明對象沒有關聯的;
(六)鑒定對象與送檢材料、樣本不一致的;
(七)送檢材料、樣本來源不明或者被污染的;
(八)違反有關鑒定特定標準的;
(九)鑒定文書簽名、蓋章不符合法律規定的;
(十)鑒定人依法應當出庭而沒有出庭的。
第十二條對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勘驗、檢查筆錄,辯護律師應建議法庭不作為定案的根據:
(一)勘驗筆錄對現場的記載與實際現場不符的;
(二)勘驗、檢查筆錄所記載的現場物品、人身、尸體的特征與實物不一致的;
(三)勘驗、檢查筆錄的內容明顯不符合法律及有關規定的;
(四)勘驗、檢查筆錄的制作人依法應當出庭而沒有出庭的。
第十三條對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聽資料和電子證據,辯護律師應建議法庭不作為定案的根據:
(一)經審查或鑒定無法確定真偽的;
(二)制作、取得的時間、地點、方式等有異議的,不能作為合理解釋或者提供必要證明的;
(三)存儲磁盤、存儲光盤等可移動存儲介質未與打印件一并提交的;
(四)制作、儲存、傳遞、獲得、收集、出示等程序不符合法律規定,取證人、制作人、持有人、見證人等未簽名或者蓋章的;
(五)有剪裁、拼湊、篡改、添加等偽造、變造情形的;
(六)與案件事實沒有關聯性的;
第十四條對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辯護律師應當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無罪辯護:
(一)指控的犯罪構成要件事實缺乏相應的、必要的證據證明的;
(二)據以定案的基本證據不確定的;
(三)各證據之間、證據與案件事實之間有明顯矛盾,且無法查清與排除的;
(四)依據證據得出的結論不具備排他性的;
(五)對于指控的犯罪行為,只有同案被告人的口供,而無其他證據的。
第十五條下級法院具有下列違反法定訴訟程序的情形之一的,辯護律師應向上級法院提出撤銷原判、發回重審的辯護意見:
(一)違反公開審判原則的;
(二)違反回避制度的;
(三)剝奪或者限制當事人法定訴訟權利的;
(四)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的;
(五)其他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的。
第十六條本指引第十五條第(三)項“剝奪或者限制了當事人的法定訴訟權利”,具體包括以下情形:
(一)法院無理拒絕辯護律師調取證據的申請的;
(二)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下級法院違背上訴不加刑的規定,加重被告人刑罰的;
(三)以分案審理的方式將同案被告人的口供作為證人證言使用的;
(四)下級法院未為符合指定辯護條件的被告人指定辯護人的;
(五)下級法院以未經當庭質證的控方證據作為定案根據的;
(六)下級法院剝奪被告人最后陳述權的;
(七)下級法院無理拒絕辯護律師根據本指引提出的排除證據申請的;
(八)其他剝奪或者限制當事人的法定訴訟權利的。
第二節證據辯護
第十七條在只有間接證據的案件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辯護律師應當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無罪辯護:
(一)據以定案的間接證據未經查證屬實的;
(二)據以定案的間接證據之間不能相互印證的;
(三)據以定案的間接證據未能形成完整的證明體系的;
(四)依據間接證據認定的案件事實,不能得出唯一結論的;
(五)運用間接證據進行的推理不符合邏輯或經驗判斷的。
第十八條對于有罪證據和無罪證據之間存在矛盾的死刑案件,辯護律師應提出建議法庭作有利于被告人認定的辯護意見。
第十九條對于罪重證據和罪輕證據之間存在矛盾的死刑案件,辯護律師應提出不應認定為重罪的辯護意見。
第二十條對于定罪證據確實、充分,但量刑證據存在疑問的死刑案件,辯護律師應提出不適用死刑的辯護意見。
第二十一條對于犯罪成立的事實是通過推定認定的死刑案件,辯護律師應提出不適用死刑的辯護意見。
第二十二條對于僅根據間接證據認定的死刑案件,辯護律師應提出不適用死刑的辯護意見。
第二十三條對于檢察院違反法律規定實施的重復追訴行為,辯護律師應當提出法院不予受理或者終止審理的辯護意見。
第二節實體上的無罪辯護
第二十四條在死刑案件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辯護律師應當做無罪辯護:
(一)被告人沒有實施被指控的犯罪行為;
(二)被告人的行為僅構成民事違法或行政違法;
(三)正當防衛;
(四)行為時未達到法定的刑事責任年齡;
(五)行為時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
(六)已過追訴時效;
(七)不符合刑法分則規定的特定犯罪的構成要件。
第二十五條辯護律師認為控方指控的罪名不成立的,應當做該罪名不成立的無罪辯護。
在審查起訴階段,辯護律師認為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控方指控的可能判處死刑的罪名,而構成另一較輕罪名的,在征得被告人同意的情況下,可以向控方提出變更起訴罪名的意見。
在死刑案件中,辯護律師認為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控方指控的可能判處死刑的罪名而構成另一較輕罪名的,在征得被告人及其近親屬同意的情況下,可以提出控方指控的罪名不成立,被告人的行為涉嫌另一較輕罪名的辯護意見。
第三節量刑辯護
第二十六條對于定性準確,定罪證據確實、充分的死刑案件,辯護律師應當積極收集有利于被告人的法定或酌定處罰情節。
第二十七條對于具有法定的從輕、減輕情節或則酌定的從輕情節的死刑案件,辯護律師應向法庭提出不適用死刑的辯護意見。
第二十八條對于被告人實施犯罪時的年齡是否已滿18歲無法查證的,辯護律師應當提請法庭推定被告人實施犯罪時不滿18周歲,并提出不適用死刑的辯護意見。
對于被告人實施犯罪時是否達到法定的刑事責任年齡無法查證的,辯護律師應當提請法庭推定被告人實施犯罪時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并作出無罪判決。
第二十九條對于到案時已是孕婦或者到案后懷孕的被告人,辯護律師應提出不適用死刑的辯護意見。
第三十條在死刑案件中,有下列法定的從輕、減輕處罰情節之一的,辯護律師應當提出不適用死刑的辯護意見:
(一)被告人的行為為防衛過當的;
(二)被告人的行為為避險過當的;
(三)被告人為聾啞人的;
(四)被告人為盲人的;
(五)被告人為限制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六)被告人自首的;
(七)被告人立功的;
(八)被告人自首又有立功表現的;
(九)被告人是未遂犯得;
(十)被告人是從犯、脅從犯的。
第三十一條在死刑案件中,有下列酌定從輕處罰情節之一的,辯護律師可以提出不適用死刑的辯護意見:
(一)被告人具有嚴重的精神障礙或智力障礙的;
(二)被告人受酒精、毒品或其他藥物作用而犯罪的;
(三)被告人犯罪后有積極表現的;
(四)被告人一貫表現良好的;
(五)被害人有明顯過錯的;
(六)被告人近親屬(另一種方案:親友)有協助抓捕、積極賠償、積極退贓、提供證據線索等協助行為的。
(七)沒有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或社會危害后果的。
(八)因激憤而實施犯罪行為得。
第三十二條對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辯護律師可以提出不適用死刑的辯護意見:
(一)被告人啊犯罪時剛滿18周歲;
(二)被告人是超過70歲的老人;
(三)被告人是正處于哺乳期的婦女;
(四)被告人有未成年子女,無其他人撫養的;
(五)被告人父母年老且沒有其他人贍養的;
(六)被告人是農村獨生子女的。
第三十三條對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辯護律師可以提出不適用死刑的辯護意見:
(一)被告人具有重大發明、創造或則曾作出重大社會貢獻的;
(二)少數民族、宗教人士、華僑、歸僑、僑眷、港澳臺居民以及外國人;
(三)被告人為國家重要統戰對象或者其近親屬。
第三十四條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對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辯護律師可以提出不適用死刑的辯護意見:
(一)被告人在主犯中處于次要地位,罪行并非極其嚴重的;
(二)共犯罪責無法查清的。
第三十五條對于被告人及其近親屬與被害人及其近親屬達成賠償協議并積極履行的,辯護律師應當提出不適用死刑的辯護意見。
第三十六條對于因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民間矛盾激化引發的刑事案件,辯護律師可以提出不適用死刑的辯護意見。
第三十七條對于存在犯意引誘、雙套引誘、數量引誘的毒品犯罪案件,辯護律師應當提出不適用死刑的辯護意見。
第三十八條在死刑案件中,辯護律師可以收集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刑事審判參考以及各地法院公布的與本案案情基本相同但未判處死刑的生效判決,并以此為根據提出對被告人不適用死刑的辯護意見。
第三章會見與閱卷
第三十九條在會見被告人時,辯護律師應當詳細詢問被告人的自然情況,尤其要重點了解一下事項:
(一)被告人的具體公歷出生日期以及其實施犯罪時是否達到了法定的刑事責任年齡以及是否已滿18周歲。
在被告人聲稱其實施犯罪時未達到法定的刑事責任年齡或者不滿18歲時,辯護律師應讓其提供相應的證據線索;
在被告人事實多起犯罪行為或則所犯罪行為繼續犯得情況下,辯護律師應當詳細詢問被告人實施每個犯罪行為時的年齡;
(二)在被告人是婦女時,辯護律師應當詢問其是否受孕以及在羈押期間是否有過人工流產或自然流產的情況。對于存在上訴情形之一的,辯護律師應讓其提供相應的證據線索;
(三)被告人是否少數民族、宗教人士、華僑、歸僑、僑眷、港澳臺居民以及外國人,并讓其提供相應的證據線索。
第四十條在會見被告人時,辯護律師應向被告人詳盡了解案件的經過,尤其是以下幾個方面的事項:
(一)案件的起因;
(二)案發時,被告人是否受到藥物、酒精等的影響;
(三)被害人是否有過錯以及過錯的程度;
(四)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以及實施的具體行為。
第四十一條在會見被告人時,辯護律師應當詳細詢問被告人犯罪后的行為,尤其是是否曾對被害人進行過救助。
第四十二條在會見被告人是,辯護律師應向被告人講明自首的法律意義并確認其是否有自首行為。
在確認被告人是否有自首行為時,辯護律師應當逐項詢問被告人是否有以下“自動投案的行為”:
(一)是否在受到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前自動到案;
(二)在被追輯、追捕過程中,是否有自動投案行為;
(三)是否是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機關捕獲;
(四)是否僅因形跡可疑被有關組織或則司法機關盤問、教育后,便主動交代自己罪行的行為;
(五)是否曾向辦案機關以外的單位、組織或者有關負責人投過案;
(六)是否委托過他人代為投案或者以其他方式投案;
(七)是否存在親友將被告人送去投案的情況;
在確認被告人是否有自首行為時,辯護律師應當逐項詢問被告人是否有以下“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行為:
(一)是否交代了主要犯罪事實;
(二)在共同犯罪中,是否供述了同案犯或同案犯得犯罪事實;
對于自動投案后,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罪行而后又翻供的被告人,辯護律師應當向其講明,在一審判決前再次如實供述的,法院仍會認定其有自首行為。
第四十三條在會見被告人時,辯護律師應向被告人講明立功的法律意義并確認其是否有立功行為。
為了確認被告人是否有立功行為,辯護律師應當逐項詢問被告人是否有下列行為:
(一)是否曾向辦案機關檢舉、揭發他人的犯罪行為(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發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
(二)是否曾向辦案機關提供過偵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線索;
(三)是否從事過阻止他人犯罪活動的行為;
(四)是否曾協助過司法機關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
(五)是否具有其他有利于國家和社會的突出表現。
對于職務犯罪偵查中的立功,應進一步查明:立功必須是犯罪分子本人實施的行為,而非他人提供或本人非法獲得或依職務行為獲得的犯罪線索;而且據以立功的線索或者協助行為對于偵破案件或者抓捕犯罪嫌疑人具有實際作用。
辯護律師應向被告人講明立功的程序以及立功的確認需要一定的時間,并提醒其盡早立功的重要性。
第四十四條在會見被告人時,辯護律師應向被告人講明積極賠償、安撫被害人的法律意義,并詢問其在犯罪后是否曾向被害人及其近親屬表示悔過或進行過賠償。
在未進行賠償的情況下,辯護律師應當詢問被告人是否希望近親屬代為賠償。
如果被告人希望近親屬代為賠償的,辯護律師應當予以記錄,并讓被告人簽字確認,會見后轉告被告人的近親屬。
第四十五條在會見被告人時,辯護律師應向被告人講明積極主動退贓的法律意義。
對于無退賠能力的被告人,辯護律師應向其講明他可以請求近親屬代為退賠。
對于被告人要求近親屬代為賠償的,辯護律師應當予以記錄,并在會見結束后及時轉告被告人的近親屬。
第四十六條在閱卷時,對于公訴機關沒有移送證據目錄、證人名單、主要證據復印件或照片,或者起訴書中記載的內容不符合法律要求的,辯護律師應當提出案件不符合受理條件的辯護意見。
辯護律師發現公訴機關移送的主要證據材料存在遺漏等不符合法律規定情形的,應向人民法院提出,要求檢察院補足。
第四十七條在閱卷時,辯護律師應重點分析起訴書所依據的證明體系是否完整、現有的證據能否支持對被告人的指控、控方的證據體系是否達到了定罪的證明標準、是否存在程序違法行為以及卷宗中是否包含證明被告人無罪、罪輕的證據。
第四十八條在閱卷時,辯護律師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對言詞證據,辯護律師應對同組多份言詞證據進行縱橫比較,尋找其變化的規律及變化的原因;
(二)對現場勘驗檢查筆錄,辯護律師應將其與現場進行比對,比對時要考慮案發時間、溫度、可見度等多種因素;
(三)對視聽資料,辯護律師應進行完整的查閱;
(四)對書證、物證,辯護律師應將其與原件進行核對;
(五)對鑒定結論,辯護律師應在全面閱卷的基礎上進行詳細的分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張曉律師為正義律師事務所刑事部主任,法學碩士,北京律師協會會員,擅長代理各種刑事辯護申訴案件、死刑復核案件,以及婚姻繼承、合同糾紛、交通事故案件等。張曉律師具有較強的法學功底、文字、口頭表達能力,善于從紛繁復雜的案件中快速找到切入點,多年來潛心研究刑事辯護業務,積累了豐富的刑事辯護經驗。執業至今,已辦理過多起北京乃至全國重大社會影響力刑事案件。曾為多起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做過罪輕、無罪辯護,大多數被告人經張律師辯護后都得到從輕或減輕處罰,其中包括多起涉及貪污受賄、販賣毒品、故意殺人等重大刑事案件的申訴、死刑復核案件工作,最終為當事人取得了良好效果,如法院采納了律師的辯護意見對被告人做出無罪或罪輕判決(肖某尋釁滋事案、索某某猥褻兒童案),并有多起死刑復核案件最終沒有被最高院核準死刑(趙某某故意殺人案、延某制造毒品案等)。張律師每接一起刑事案件,都能深深體會到犯罪嫌疑人親友的不安和無奈。刑事案件關乎到犯罪嫌疑人的自由乃至性命,關乎到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關乎著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屬的信任和期許,辯護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和懈怠。
機動車事故鑒定怎么做
2021-02-24押金立法時要注意押金的數額
2020-12-25人進監獄了欠銀行貸款怎么辦
2021-03-11財產保全可凍結配偶的嗎
2021-02-09原告不拿離婚調解書怎么辦
2021-01-18哪些交通事故會扣車
2020-11-15工傷有工資嗎,工傷工資怎么規定的
2020-11-28侵權行為會影響企業征信嗎
2020-11-25注冊倉單定義和流程是什么
2020-11-07遭受家暴如何取證維權
2021-02-22父母贈與房產后還能反悔嗎
2020-11-27工程勞務分包合同是否有效
2020-11-29工會如何發揮作用
2021-02-02工資應當以什么形式按什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
2020-12-04理財保險的種類
2021-01-14失業保險只交了6個月失業可以領嗎
2020-12-03保險人能直接賠償受害人嗎
2021-02-12如何簽訂財產保險合同呢
2021-03-12喻某訴某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案代理詞
2020-12-25正確理解保險經紀、保險代理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