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制的存在不利于刑罰體系的協調性
管制是限制罪犯一定期限人身自由的刑罰方法,在主刑中是最輕的刑種。它屬于限制人身自由的自由刑,期限也是較短的,但是其期限卻比其更種的拘役要長。因為管制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數罪并罰不超過3年,拘役的期限為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數罪并罰不超過1年。根據拘役1日折抵管制2日的規定,將管制折算為拘役的刑期后還是比拘役的起點刑期和最高刑期要長。
(二)實踐中管制適用的比較極低
雖然目前刑法有80多個條文、110多個罪名規定了管制,約占罪名總數的1/4,但是在司法實踐中管制適用的比較極低。據2003年全國法院司法統計公報的數字,2003年全國法院給予刑事處罰的共計730355人,其中:判處有期徒刑、拘役并適用緩刑的有134927人,占18.47%;判處管制的有11508人,占1.58%;單處附加刑的有14275人,占1.95%
據2004年全國法院司法統計公報的數字,2004年全國法院給予刑事處罰的共計752241人,其中:判處有期徒刑、拘役并適用緩刑的有154429人,占20.53%;判處管制的有12553人,占1.67%;單處附加刑的有16538人,占2.20%
據2005年全國法院司法統計公報的數字,2005年全國法院給予刑事處罰的共計829238人,其中:判處有期徒刑、拘役并適用緩刑的有184366人,占22.23%;判處管制的有14604人,占1.76%;單處附加刑的有19575人,占2.36%
從三年的情況來看,判處管制的人數都不到全部給予刑事處罰的總人數的2%,并且均低于單處附加刑、適用緩刑的比例。為什么如此低的比例,其存在的實踐基礎又何在?
(三)管制執行困難,特別是在偏遠的農村和山區
管制是不予關押的刑罰方法。罪犯被判處管制后,不是收監執行、剝奪人身自由,而是由公安機關在監外執行,由社會考察。當一個罪犯被判處管制后,實際執行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在偏遠的農村和山區,其執行就更加困難,公安機關對其的監督也只有流于形式。
(四)管制的存在不能克服不同自由刑并罰產生的困境
管制的存在不能克服在實行數罪并罰時,判處管制和判處拘役或者判處管制和判處有期徒刑如何實行并罰的問題。不同有期自由刑如何并罰,在理論上有吸收說、折算說、分別執行說、折衷說、按比例分別執行部分刑期說、有限制的酌情分別執行說,在實踐中最高人民法院1957年2月16日、1958年4月7日、1963年7月27日、1981年7月27日的多次復函中反復指出:管制的性質與拘役、有期徒刑不同,屬于不同刑種,不能換算,應當先執行有期徒、拘役,在執行完畢后,再執行管制。但是分別執行是社會效果明顯值得認真思考。
(五)管制的產生具有特殊的歷史背景及其特殊的適用對象
管制在我國早在民主革命時期就存在,但是“管制作為一種刑罰,最初只對某些反革命分子和貪污分子適用,后來也逐步適用于其他犯罪分子,建國后一個時期,管制在我國曾既作為刑罰,又作為行政處分而存在過,因而法院和公安機關均可加以適用,這就難免會使管制的適用發生混亂現象。雖然1956年國家就正式明確管制只能由法院判決適用,但實踐中這種混亂并未完全根除。特別是‘文革’期間,公安機關,甚至某個工作組、專案組、駐對干部都可以隨意宣布對公民實行管制,而且沒有期限限制,嚴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也損害了管制的作用
(六)檢察機關對管制執行的監督沒有真正行使
長期以來,檢察機關雖然是法律監督機關,對刑罰的執行行使檢察監督權,但是由于管制是開放性刑罰,檢察機關的監督主要的對監所展開的,對不在監所服刑的管制罪犯來講,檢察機關既不能監督公安機關是否在正確履行職責,也不能監督罪犯實際服刑的狀況,包括其應當享受的權利是否遭到了侵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期徒刑越獄后怎么判
2021-01-17保險車輛在停車場中被盜,保險人能否對停車場代位求償
2021-03-01法定管轄分為哪幾種,裁定管轄有哪些
2021-03-11夫妻離異后房產出售要交哪些稅
2020-12-03哪些合同屬于無效的勞動合同
2021-02-18公司倒閉員工按入職時間怎么賠償
2021-01-18實習協議有效力嗎
2021-02-17簽訂集體勞動合同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02保密協議是否需要支付保密費
2020-12-09勞務合同可以隨時解除嗎
2021-02-27勞務合同人身損害是否給予賠償
2021-03-11勞務分包內部承包協議是否合法
2021-02-03職工在廠里吃早餐時猝死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2-22人壽保險如何投保
2021-02-09人身保險的特點是什么
2020-11-12一般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0-11-17保險公司應在多長時間內賠錢
2021-03-17保險公司不可以解散嗎
2021-02-18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是怎樣的
2020-12-06旅游買保險有何用?
2021-01-27